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

时间:2022-10-27 12:07:31

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技术

摘要:市政道路的排水技术的应用一直以来是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这关系到整个城市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型雨控技术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新型雨洪控制技术

前言

在国家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市政道路建设是建设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内容,是一个城市地区发展面貌的具体体现。在市政道路中,排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道路排水功能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道路水流的堆积,对行人的走动和车辆行驶都造成了不便。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从雨水资源化、径流污染控制、洪涝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市政道路的排水进行有效控制。

1、我国道路排水现状

1.1道路排洪压力的不断加大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大量的自然地面被硬化地面不断取代。这也使得道路的地面硬化率不断提高,导致了不透水面积的日益增加和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不断增大,这些都使得暴雨汇流速度加快,径流量与径流峰值与日俱增,加上道路排水系统还需要对周边地区进行排水,直接导致了道路排水系统的压力和负荷不断加大。

1.2道路径流的污染日益严重

在城市地表径流的污染中,路面径流污染是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我国几种大面积污染中的第二大面积污染。城市道路占了城市汇面积的 20%,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设对道路周边的水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这是由于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中含有重金属、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质,另外,车辆行驶所引起的油类污染、被雨水冲刷的碎屑和污染物以及被丢弃的垃圾废物等,这些都使得城市的水域系统受到极大的影响,水域污染的日益加剧,对水域周边的生物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3雨水资源的流失

在目前,我国依然是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每一年的城市缺水量都达到了 60 亿立方米。地下水源的过度开采和缺乏补充,导致了城市的水资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象。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的缺水量也日益加剧,缺水问题成为了当下十分严峻的问题。而道路表面的雨水却通过城市雨污水管网不断流失,造成了雨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城市的缺水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的排水管网、水环境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自身负荷和压力不断增加。

1.4生态环境的破坏

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排水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我国的排水系统从传统的沟渠排水到后来的管道排水再到后来的新型雨洪空盒子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排水,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然而,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的自身弊端和缺点日益暴露,如何在城市的排水系统中引进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协调环境与排水的关系,成为了道路工程建设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2、道路设计中的雨洪控制利用

2.1雨洪控制利用在道路排水中的必要性

道路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日益严重,这也使得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而雨洪控制利用技术的引进,能够对排水系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缓解,对道路建设引发的生态系统破坏进行修复,有效保障了城市发展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2 雨洪控制利用体系的阐述

雨洪控制利用是一门体系结构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工程,主要包括了水资源化、洪涝控制以及径流污染控制等几个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2.2.1雨水资源化

雨水资源利用是一门新型的技术,自身特点体现为综合性和多目标性。主要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对水土流水和水涝进行控制,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和负荷等目标。雨水资源利用不仅仅局限于对部分雨水的收集、回收以及处理,更多是通过各种人工生态措施对雨水径流的组合、形成、储存方式以及输送途径进行改善,有效减少人为地地下水资源开采和破坏,保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2.2.2径流污染控制

径流污染控制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城市水域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感受以及地下水资源的改善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径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了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个方面。其中非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了对源头的控制、中途控制以及终端控制三个技术内容,其中的源头控制主要包括了对汇水面材料的选择、雨水花园、雨水截污措施以及渗透设施等,中途措施则是包括了格栅过滤设施和雨水池等,终端控制则包括了沉淀、过滤、湿地、雨水塘以及植被过滤带等。

2.2.3洪涝控制

在目前,城市的洪涝灾害日益增加,这也使得洪涝控制成为了城市雨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洪涝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湿地、渗透、调蓄以及生物滞留等设施对径流排放量进行控制,从而有效降低洪涝风险,使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得到有效提高。

3、启示

3.1转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的设计理念

在目前,大多数国家已经将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应用到了道路排水系统中,实现了对道路雨洪的有效控制。然而,我国目前依旧以沟渠和管道等传统排水设施作为道路排水系统,对道路径流的污染控制、节流减排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都没有做到充分分析和考虑。由此可见,转变我国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理念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道路排水系统的传统遗留问题,有效控制道路径流的污染,使城市水循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

3.2实现道路设计者的角色转变

新型的道路排水系统自身是一个跨科学、跨专业的专业内容,这就要求道路设计者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转变,接纳先进的技术理念,有效融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应用。

3.3法律政策的制定

国外对于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研究相对较长,并对其建立了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而我国只是对雨水利用的技术规范简单的规定,缺乏对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雨洪技术的研究,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使雨洪控制技术得到有效应用。

结束语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市政道路的功能及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道路路面的排水设计,还要对道路系统的绿化带、路基、下立交处地下水位等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合理安排排水设施,从而提高整个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新型雨控技术的应用会更加有效的解决道路排水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此技术肯定还存在着不足,希望有关专业人士继续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Ellis J B,Revitt D M,Harrop D O,Beckwith P R.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way surfaces to urban storm water sediments and metal loadings[J]. Sci Total Environ,1987,43.

[2] Dik shit A K,Loucks D P. Estimation Nonpoint Pollution Loadings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Based Nonpoint Source Simulatation Model [J ] .J.Environ. S ys,1996,24(4).

[3] 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 李俊奇,车伍.城市雨水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4).

[5] 赵金辉,陈卫.高速公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控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

[6]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Watershed Management.Pennsylvania Storm wate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Manual[Z].2006.

上一篇:剖析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全过程控制要点 下一篇: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