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凝血检验项目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10-27 11:54:12

对凝血检验项目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的因素,探究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接受凝血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凝血项目检查,观察组进行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检查,对两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4%,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检验;凝血检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89-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凝血检验项目从手动检测发展到自动、半自动检测,本院使用的北京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准确性高的优势。由于凝血检验项目中的生物活动大分子在检测中容易失活,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凝血检查的因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接受凝血检验的患者,共计10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跨度17-45岁,平均32.5岁。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全部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以109mmol/L构椽酸钠1:9抗凝,2500转/min离心10min,予以分层并提取上层血浆,运用北京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进行项目检测。

1.2.2 影响因素 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设备安装环境与技术参数要求不匹配;未定期进行性能调试与校对,或参数设置不合理;试剂选择与保存以及溶解溶液不合适;患者检查前服用过影响检查的药物;血液样品采集环节出现问题[1]。

1.2.3 处理方式 针对上述能够对凝血检查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下列途径进行处理。选取适宜的环境安装血凝仪设备,要保持原理震源和热源,相对湿度不大于80%,环境温度在15-30℃区间,电压稳定在(220士10)V;安排专业人员对仪器参数进行校正,保证仪器性能参数的标准,在运用新鲜混合血浆开展设备校正过程中,定值应当遵循国际标准[2];血凝仪初次运行时,应当由专业人员对参数设置进行设定,重点要对试剂与样本量、孵育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激活时间等方面进行规范设置,保证设备精密性;运用血凝仪实施项目检测环节,要结合设备型号与特点以及检测的项目,选择匹配的PT试剂,PT试剂在保存环节要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要求,溶解时选取新鲜去离子水;开展凝血检验前7d,不得使用抗凝、避孕、抗纤溶类药品;采血环节保持止血带松紧程度适中,穿刺方式正确无误[3]。

1.2.4 分析方式 两组患者均采用北京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对照组开展常规检验,观察组运用上述处理方式进行质量控制的化凝血检验项目的精确性检验,并对两组凝血检验准确率进行比对。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凝血检验准确率 见表1。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误诊原因对比表 见表2。

3 讨 论

当前,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半自动血凝仪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大面积运用,但是在实践中影响其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因素较多,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实践研究,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程度,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治疗活动。

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直接操控凝血检验设备,技术要求比较高,还应当密切关注项目检验中的注意事项,仪器使用也比较复杂,检验人员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凝血检验的结果准确性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检验设备的性能调适与运行保养、检验样品的科学配置和合理保存、患者在检验前一段时间内服用药物情况、血液样本采集水平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态等,这些方面对凝血检验的最终结果准确性方面都会产生影响[4]。所以,为了确保半自动凝血检验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完善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并有效付诸实施。

本研究显示,设备原因、样品保存处理原因、内源性因素是影响凝血检验项目检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提高半自动凝血减压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仪器设备的运行环境上提供保障,定期维护和保养、调试设备,保证设备的精确性与运转正常性,检验过程中选取匹配的试剂并进行科学保存与操作,对患者检验前服药提出指导要求,科学采集血样等,经过这样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凝血检验项目检测的准确性。观察组患者运用上述质量控制途径,诊断准确率为92%,远高于常规检测的对照组8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一云.凝血因子检测的质量保证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8(05):74-75.

[2] 刘海蓝.出凝血因子检测的注意事项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2010,9(05):212-213.

[3] 马金威.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1(06):123-124.

[4] 王加勇.对凝血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2):52-53.

上一篇:医院网络化图文报告传输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下一篇:镇江某商务区大直径泥质软岩嵌岩桩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