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课程理论引领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10-27 11:52:34

用新课程理论引领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新课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高效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树立发展教学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热烈而有序的自主探究、采取直观而动感的电教手段、实施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激励等策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69-02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教学活动的不懈追求。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引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采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科内容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策略,营造出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动发展。

一、构建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特殊时期,无意注意比例大,自我控制和自我判断能力有限,外界的客观因素对他们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影响非常明显。要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以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努力构建一个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使原本“单调”、“枯燥”的中学历史课堂呈现出精彩与灵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心理情绪,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获取历史知识。在教学“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课时,我们课前选取了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精彩片段,在授课之前播放。鲜明、直观的视频资料给了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震撼,心灵的琴弦被拨动,为之所感,情绪高涨。

二、引领热烈而有序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方式变革。中学历史教师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热烈而有序的自主探究中增强课堂互动,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使学生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认识、形成能力。要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就必须明确“曹操的军事才能”这个问题。对此,我们没有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讲解得学生,而是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从官渡之战看曹操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从赤壁之战看曹操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以自主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和辨析。事不辨不清,理不辨不明,学生在讨论和唇枪舌战中得出了公认的结论。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采取直观而动感的电教手段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为的系统记录、诠释和研究。时代的久远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中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只有设法使历史直观地展示在现实的面前,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教学的气氛和师生双边活动才能活跃,学生也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以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电化教学手段,集声、光、图、色、影为一体,利用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逼真、详实的学习材料,将语言文字描述幻化为具体的直观、动感场景展示给学生,突破了教材历史知识的空间与时间局限,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原本久远的历史事件通过电教手段的动态显示,变得直观、真实,在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破解了学生认识上的疑惑。在教学《中国古代文化——建筑奇观》一课时,我们用flas将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等动感、艺术地展示给学生,让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再现的历史镜头充分感知了这些宏伟建筑的修建年代、建筑特点、修建目的和历史价值,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实施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激励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能够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形成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更是中学生的天性。为了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自身条件,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给每个学生创设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激励,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赞扬。特别注重对学习后进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与实践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教师的赏识与肯定成为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原生性目标。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以中学历史课堂的鲜活、精彩与灵动,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师生共同构建的高效课堂上自主探究、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雪云.用新课程理念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12).

[2]高灿文.用新课程理念引领中学历史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育),2012,(1).

[3]卢叶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7).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分类指导教学 下一篇:修辞学视野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