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方法引导提高探究质量

时间:2022-10-27 11:38:47

注重方法引导提高探究质量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方法引导;探究质量;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8-01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备课,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中生好新奇,爱表扬,争好胜,并已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备课时要考虑他们这些特点,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能让学生适应,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来展示"情景-问题" 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段。如:

1.1质壁分离后进行复原时,发现复原效果较差,其原因有哪些?

1.2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有:

a. 蔗糖溶液在配置时,浓度是否过大?

b. 质壁分离时间是否过长?

c. 滴入清水次数是否太少?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结合生活实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1可根据当前社会发生的生物事件或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观点或自己确定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体验事件或问题的性质或规律。例如,结合社会上发生的SARS和禽流感事件,让学生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些学生结合所学的生物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SARS、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它们的寄主有哪些?这些病毒的生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人体会产生免疫功能吗?应该怎样去预防这些病毒?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然后在报刊、杂志或Internet上查阅和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一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懂得了如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归纳资料,懂得了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某些事件。

2.2运用课文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以课文的"资料分析"为基础,开展"关注艾滋病"专题讨论,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发表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原理去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运用探究实验,提高操作水平

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获取知识的好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数据。例如在讲"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在学习了普利斯特利和萨克斯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溶液培养法来研究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首先设计实验小组:(1)完全营养液培养某种植物(三个实验小组均使用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2)缺N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3)缺P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同种植物。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材料:配制营养液,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最后让学生自己管理及观察实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实验小组。经过此实验,让学生懂得科学地设计实验的重要性,并从中理解什么叫无土栽培。他们经过实验总结出:时间长了要更换营养液,并且营养液浓度高植物容易出现失水现象,为以后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提供了经验。

4.调控——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已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地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一个"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科普阅读兴趣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浅谈政治教学中的精讲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