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频闪的新广播

时间:2022-10-27 11:32:28

亮点频闪的新广播

综观人类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广播媒介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早期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无线调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变革都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信息传播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它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可争议地证明了广播这一早期产生的媒介在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生命活力。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广播都或多或少地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受众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让传统广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发展中的广播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亮点。

媒介融合,优势互补

置身于媒体时代,广播要想占领市场制高点,就应利用传媒新时代的多媒体强势组合。在现代通信极其发达、完善和便捷的环境下,广播以其受众面的宽广性,传播信息的多样性、及时性,接收器材的方便性、廉价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一天中的相当时间段里,广播受众获取信息的随意、快捷、廉价等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但是在内容传播的互动性,以及广告投放的定向性方面,广播媒体未能尽占其优,因而,广播与其他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近年来广播电自创办的广播报刊读物、广播网站、电子信箱等做法就很好。利用强势组合的新广播,要比以往单一的传统广播媒体拥有更多的受众,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样的内容可以根据受众、用户的不同需求多次利用。例如,一个广播节目除了在电台播出以外,其语言、音响素材可以做成面向宽带的节目在网上播出,其文稿、制作节目时拍下的照片可以放在网上或刊登在报刊上,而网上收集到的受众反馈又可以成为新一辑节目的素材。在具体的广播节目设计中也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来扩大影响力,增加知名度。现在许多广播节目主持人都有面向受众的电子邮箱,有的还有自己的网页、博客等,这一做法就充分利用了不同媒体平台所产生的不同受众的互补性,不仅扩大了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和增加了知名度,而且还拓宽了广播节目的深度与广度。

传播途径多元化

未来广播节目的收听将改变原有的使用收音机接收信号的单一模式,而是实现通过以数字音频收音机、数字电视机、网络、手机、掌上电脑等为途径来收听的多元化模式,传播方式也由单向传播向交互双向传播转变。通过网络接收广播节目不仅可以避免无线电波的干扰,还可以实现节目内容的定制与点播下载,听众可以反复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随时获取相关的服务信息和文字材料。数字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实现“广播博客”的服务项目,即受众可以自行采集新闻信息和制作广播节目,通过数字交流平台将自己的“电台”节目传递给其他受众。可以说未来的广播媒体将是一个大型的信息库,它通过各种途径向外传播信息,同时也是一个集视频、音频和文字于一体的信息交流平台。近年来,通过发挥网络媒体互动功能的网上广播电台已经陆续出现。随着3G技术的不断研发与进步,以至于未来4G、5G技术的实现,通过手机收听广播节目,获取广播信息将更加简便,交互性也将更加明显。

拓展节目空间

传统广播节目往往以专题或新闻性节目为主,多采用说教或灌输的形式,面孔相对呆板,如今一些新的节目形式的大量采用,使节目显得丰盈活跃起来。如音乐广播剧,它不仅有感人的故事情节,而且音乐、歌曲可以负载无数种心情和记忆,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所收听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要知道,即使是电台全天候放送的歌曲音乐,即使是随身听重复播放的歌曲音乐,都不如由酝酿自日常生活中的欢笑和眼泪更能发挥音乐的想象与伸展空间,这就是音乐广播剧的独特魅力。如果说好歌可以把人带入音乐的世界,那么广播剧则是把音乐融入了日常的百姓生活,广播的空间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拓展开来。

现代社会生活的急促紧张,城市生活的“四面楚歌”,仅是一两个声音的存在已经不可能满足人们感官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娱乐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因而,电台节目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经常听广播的人还会发现,广播节目的主持风格近年来喜欢走轻松、时尚、前沿的路线,一些电台经常邀请当红的艺人、著名歌星、青春偶像到电台来“助声”,不时制造新话题和新风气,这样就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听众关注和收听节目,广播的空间也就逐渐扩大了。

以声音为载体的广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和气味一样,无色无相,无孔不入,引人联想无限,所以魅力永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广播会有更多的亮点带给听众更多的惊喜。

(作者单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媒介竞争与“制度进程” 下一篇:报道差异与都市报异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