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手段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7 09:54:36

衔接手段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摘 要:词汇积累,语法基础都是理解语篇所必不可少的,但一个完整的语篇还应考虑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或贯穿于整个篇章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充足的词汇积累,扎实的语法知识,还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对语篇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本文试图从衔接理论出发着重讨论衔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衔接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衔接;阅读;语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1导 言

许多英语学习者都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结构上,学生一天到晚背单词,教师整堂课讲词汇,讲语法。丰富的词汇积累,扎实的语法基础都是理解语篇所必不可少的。但一个完整的语篇还应考虑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或贯穿于整个篇章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充足的词汇积累,扎实的语法知识,还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对语篇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衔接连贯理论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2 语篇与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该是意脉相通,语义连贯的。Halliday指出“对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贡献来自于衔接,它们是每个语言都具有的(作为谋篇元功能的一部分),把语篇的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联系起来的语言资源。”(Halliday and Hasan,1985:48) 但Halliday本人也认为:衔接不能完全保证语篇连贯,衔接只对语篇连贯起重要作用。

衔接概念是用于解释话语中的语义关系的。那么,任何表达话语中(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特征都应该看作是衔接特征。Halliay与Hasan在《衔接》(1976)一书中将英语的衔接手段概括成5种: a.照应(reference); b.替代(substition);c.省略(ellipsis);d.连接词(conjunction);e.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3衔接手段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衔接理论出发着重讨论衔接与英语阅读的关系,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郑树棠,2010)中篇章中的衔接手段,探讨衔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以便在教学中运用衔接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照应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人称照应是通过人称代词、所属限定词如your,his等和所属代词mine,his等实现的;指示照应可通过选择性名词性指示词:this,that,these,those实现,如:

例1:The first opinion is held by Joseph Califano, past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who believes that smoking shouldn’t be allowed in public places. Califano states that “People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breathe other’s smoke.” He supports his opinion with numbers, such as, “5000 Americans die each year because of other people’s smoke.” He believes that this is something we can’t ignore. He, therefore, supports the restriction of smoking in every public place, including schools, hospitals, theatres and other work areas, with extra sections for smokers. According to Califano, the cost of controlling smoking wouldn’t be very high. Califano even thinks that people will save money by reducing illness. The idea would be to protect non-smokers. He has said “People who smoke are slowly killing themselves. The point is to prevent their smoking from becoming a slow murder of others.”

本段中,人名Califano出现4次,“He”出现4次,“his”出现1次,“he”与“his”都指代Califano,既避免重复,又很好地起到衔接作用,将整个段落有效串联起来。在教学中,学生看到这些相互串联的信号,很快就能理解本段落的主人公是Califano这个人。

3.2 替代指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

例2:Before, she had rather enjoyed playing mother and helping to look after the younger children, though she did less for Richard than she did for Susie, the baby of the family.

例2中,“did”出现过2次,替代上文出现过的“look after the younger children”,使句子更加简洁,紧凑,有机统一。该句虽长,但教学中教师只要帮助学生理解“did”的替代作用,学生就能理解本句话的意思。

此外,英语中还可以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是上文中的某词或句子的某一部分。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也起替代作用。例1中 “who”作为关系代词,替代Califano,同时将上下两个句子衔接起来,体现文章句式的多样化。

3.3 省略指省去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如:

例3DS:……Should I call you Miss Jones? Mrs. Jones?

GJ: Ms. Jones, please.

上例中第二句话省略了动词及其宾语(call me)Ms. Jones, please.

例4DS:……both men and women can do these jobs.

GJ: I suppose. But not everyone would agree with you. (郑树棠,2010,Speaking of Men and Women…)

上例中第二句话“I suppose”后省略了第一句话的内容(both men and women can do these jobs.)

以上两例省略起到非常有效的衔接作用,在口语中省略重复部分不仅不影响说话双方的理解,反而使对话更加简洁,利于双方更有效的交际。

3.4 连接词指连接句子的各种连接词、副词等。连接词在段落、篇章中的运用非常普遍,起到的衔接作用也非常明显,我们只举一例。

例4中第二句连接词“but”表示转折关系。“but”之前是说话人的观点,“but”的出现让听者马上意识到接下来可能是不同的观点,连词“but”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教学中,老师指出“but”的衔接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3.5 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上下义、互补、整体与部分等关系使语篇连贯。

用同义词来取代上文出现过的词以避免重复,并增加文采,这是英语的修辞方法之一;此类同义词的替换,就如“重复关键词”一样,可以起到篇章纽带作用,使语篇趋于紧凑。

例① 中“opinion”,“idea”与“point”为同义词。本段主要陈述Califano的观点,因此表示观点的“opinion”,“idea”与“point”的使用使段落中的词汇选择更丰富,使得该段主题更加鲜明,句与句之间更加衔接。

上下义词汇的使用在例1中也有体现,“public places”表示的外延较大的概念,是上义词;“schools, hospitals, theatres”表示外延较小的概念,是下义词。看到“public places”,读者自然会产生联想,进而想到“schools, hospitals,theatres”。通过上下义词的复现照应,两个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凑,语义更加一致。

例1中,出现了以下四个句型:

Califano states that…

He believes that…

He supports that…

He even thinks that…

以上四句中,state,believe,support,think的使用体现了动词使用的多样化,不仅避免了词汇重复,而且也

避免了议论文中因词汇单调、枯燥和乏味而使文章缺乏说服力的问题。以上四个宾语从句,相同的结构也起到衔接作用,使整个段落有机统一。教学中,教师对这些衔接手段的讲解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篇章的结构与意义。

4小结

衔接就像一个网络,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将众多的句子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结构上和语义上的衔接。一个连贯的语篇中通常会用到多种衔接手段(如例①),各种手段相互联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表达语篇的主题与中心,对语篇整体意义起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衔接手段在篇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2Halliday, M. A. K. and Ruqiya Hasan.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gman.

3Van Dijk T. A.1977. Text and Context: Explan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London: Longman,

4胡壮麟, 1994,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朱永生,1993,《语言、语篇、语境》,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6郑树棠,2010,《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预备1级》,[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

薛顺艳,讲师,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