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点燃那些平淡的生活

时间:2022-10-29 02:00:34

瞬间点燃那些平淡的生活

在葡萄牙参观幽静的古堡、走过形形的大街小巷,瓷砖画总是迎面而来,看这些画,就像看到葡萄牙曾经辉煌过的一页页历史。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拓了欧亚之间的海运事业,自此葡萄牙人最早把瓷器从亚洲引进欧洲。1513年,第一位抵达中国的葡萄牙人阿尔瓦雷兹在离广州18公里的屯门上岸。1517年,裴雷·德安德雷特带领8艘船抵达位于澳门东南面的圣约翰岛,开始了与广州的贸易,以后更扩展至福州及宁波等地。1555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了殖民地,从此中国外销瓷大量运抵里斯本。

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东方的珍贵文物出现在了欧洲,尤其是光润柔美的硬质瓷器,更为王公贵族所珍爱。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价值超过了黄金,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1541年的记载显示,当时欧洲人以为瓷器是贝壳制成的,一件就相当于数个奴隶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中国瓷器的热潮,但直到1709年瓷器制造技术才被一位炼金师琢磨出来。从此,葡萄牙的瓷砖画开始兴盛起来。

瓷砖画,名称源于阿拉伯文,意思是“精美的石头”,16世纪早期的瓷砖画大师弗朗西斯科·德·马托斯,创新引入意大利多彩流畅的绘画技法,从图案上升为画面,让原本刻板的瓷砖画变得生动和更富装饰性。航海时代的辉煌和战争历史也在很多地方用这种彩色瓷砖画记录下来,它们在建筑上的大量运用创造了葡萄牙强烈动态感的环境艺术。

17世纪后,瓷砖画开始重视边界感的存在,更容易以独立作品形式呈现。随着瓷砖画在西班牙、荷兰辗转交融,蓝白为主色调的瓷砖画成为时尚的“统治者”,风行欧洲。

随着风格的多样与技术的成熟,瓷砖画迎来了黄金时代,教会、修道院、宫殿、民居内部和外部全部使用瓷砖画装贴,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相继流行。到1885年,大名鼎鼎的拉斐尔,这位文艺复兴的旗手人物对瓷砖画情有独钟。这位天才不仅建造了陶瓷工厂,还亲自设计了很多瓦器,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他的各种想象,从板材到图案到工艺,都能看到他的独具匠心。

19世纪上半叶,从巴西来的1840名移民在葡萄牙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开始了瓷砖画的工业化生产。问题随之产生,流水线造成了瓷砖画的简单、重复、缺乏风格。解决办法是曼鲁尔和路易斯提出的,他们申请手绘瓷砖画,将富有故事性的花瓶、绿树、人物广泛植入瓷砖,把葡萄牙人崇尚的浪漫、美好寓意重新贴满大街小巷。他们坚守瓷砖画与公共空间的结合,将它用于大桥甚至输水管道,使大空间变得更加富有生气。由于单片瓷砖面积小,色彩种类繁多,具有无穷的组合方式,因此,它能将设计师的造型和设计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情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气质。如今,瓷砖壁画遍布大街小巷,已经深深融入了葡萄牙的文化血液之中。一片片流畅斑斓的瓷砖画,在葡萄牙瞬间点燃了那些平淡的生活。

上一篇:石蜡油分解实验的再改进 下一篇: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