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声期学生的歌唱训练

时间:2022-10-27 09:41:34

变声期学生的歌唱训练

歌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变声期是由童声逐渐过渡到成声的过程。为了使学生顺利渡过变声期,保护好青少年的发育器官,本文以变声期的特征为切入点,探究变声期学生歌唱训练方法和步骤,从而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学生能科学、健康地合理用嗓,真正促进歌唱教学向更科学的方面改革与发展。

一、变声期特征

变声期是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增大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儿童时期喉头、声带都比,只相当于成人的一半左右,发声器官也比较脆弱,这时男女声差异不明显。到了青春期,身体的各方面迅速发育,喉腔内部、外形及机能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女孩的声带变化小,而男孩的声带变化比较大。如喉结凸起,声带变得较以前更长、宽、厚些。因此声音也变得结实低沉,这种生理发育及声音的变化,在生理学方面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学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变声前期、中期、后期。变声前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2岁至14岁。变声中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4岁至17岁。多数是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变声后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7岁至20岁左右,多数是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变声前期和中期的学生,男生的声音特征是声音嘶哑、粗糙、发音困难、音域较窄。女声感到声音涩滞,声带充血等。变声后期学生的声音特征是音域、音色特点趋于明显,男女声高低不同的声音特点基本定型,但是音色也有些喑哑,有的高音易出现破音或假音,高低音区过渡不平稳,仍有变声期的痕迹,不是纯正的成年声。变声期的女生大多数变声不太明显,过渡时间短,大约半年即可完成,男声变声期过渡时间长,大约一年或两年甚至更长。

二、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笔者作为多年从事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师,曾多次到中学指导实习,曾遇到过许多变声期的学生,他们在歌唱中有许多困惑,为此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歌唱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做法如下:

1、练好自然声区(中声区)

中小学唱歌课应以自然声区训练为主,一般不超过八度(C1――C2的范围内)。科学、健康、合理地用嗓,有益于歌唱器官的保护,有利于声区的统一。练好中声区应注意,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科学的歌唱方法,学会用气息、共鸣歌唱,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提高学生听辨自己声音正误的变化能力,另一方面在声区练习中要注意喉头的稳定,气息流畅,上下贯通,声区衔接自然无痕。切记不要片面追求音高,大音量和急于求成。第三方面强化和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听辨记忆能力、乐理视唱能力、节奏训练能力及音乐精品的赏析等。只有通过三个步骤的实施,才能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拓宽学生的歌唱视野。

2、轻声带入头声

根据中小学生变声期的实际,歌唱教学中高音的训练应以轻声带入头声。

轻声唱法是一种用气息控制,不失音乐表现力的轻机能歌唱法。它不是松弛懒散的弱声,也不是没有力量的歌唱,而是包含着轻柔甜美的童声音色,是含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美感的声音。头声的唱法是一种由假声带来帮助振动的高位置歌唱,它必须有深气息的支托,也就是“气沉于底,声贯于顶。”

运用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是放低了喉头,抬高了软腭,形成长的“管道”可变性共鸣腔。反映在发声器官里,呼吸的气息量也会增多了,气压产生的对抗力更强了,这样周围的披裂肌、甲状软骨、喉头软骨受到高频率的微振,使肌肉松驰,减少发声器官负担,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省力,避免了喉音,克服了白声。从审美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可以使声音柔和富有美感的线条。尤其是在合唱当中,更能获得和谐优美的和声效果。从艺术的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易于控制音量和扩展音域,也有利于统一音色。从现实角度看,它显示中小学生的艺术嗓音特点,培养好的音乐感觉。实践证明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确实是个有效成功的好办法。

3、建立良好胸声区

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声音失去明亮、清脆的音色,变得假声多,低沉浑浊,甚至嘶哑,是没有胸声的表现。为此,建立良好的胸声区很重要。以下是笔者在基础训练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几种方法:

(1)用咳嗽、深呼吸震动胸腔的方法获得胸腔区共鸣,但注意不要用喉头音,用四八呼或八八呼口令训练,速度可逐渐加快。

(2)闻花的方法呼吸建立良好的胸声区:首先调整姿势叹气,用花香的感觉从容地吸入气息,使气柱直接进入鼻腔、咽腔、胸腔,然后再发声咬字,进行歌唱,为胸声开拓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做到了“气吸到哪,就在哪唱”统一了声音。

(3)形成正确的声音及呼吸支点:在发声活动中,有两个支点,其一在胸声区,在喉头下方五寸左右,也就是中山装第二扣处,是声音的支撑点。它的作用是:能解放喉头、扩胸,使中音区与低音区的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其二,下支点是中山装第四扣处,作用是气息支撑点保持足够的气息。不要上提,“点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建立良好的胸声区也为成声的科学演唱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4、运用歌唱口诀,见效快又好

在歌唱教学中,我总结了歌唱口诀。学生能很快入眼、入耳、入心,见效快,掌握牢。例如:头要正,胸要挺。手垂下,脚分开。眼平视,有表情。耳听琴,字唱清。口上张,下巴松。深呼吸,声贯顶。点要聚,避白声。体内紧,体外松。牙关开,口内空。声贯通,有共鸣。音量轻,有头声等等这样生动风趣的用语,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三、通过变声期的歌唱训练,达到声与情的结合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那么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修养。有的放矢的选择歌唱也很重要,在发声技巧较巩固的同时使其结合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进行演唱,如:民歌《沂蒙山小调》、《牧歌》、电影《小小少年》、中外艺术歌曲、莫扎特的《摇篮曲》、黄自的《思乡》等。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语言的美感,使青少年在演唱歌曲、发声技巧的同时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操,在提高智商的同时培养了情商,为青少年童声过渡到成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变声期歌唱训练方法应以声乐这一科学门类的发展、进步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分析,指导青少年科学认识变声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保持健康的发声器官和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使他们顺利而又在声乐艺术的学习中有所收获,为我国声乐艺术事业后继有人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服务。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新闻英语句子结构艺术分析 下一篇:中国民间美术与其它美术形态之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