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商周玉龙

时间:2022-10-27 09:07:51

龙是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神异动物,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距今6700年前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了刻划猪首蛇身的龙纹图案,它是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龙形象。其次是距今64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仰韶文化大墓中出土的蚌塑龙。时代最早的玉龙是出自距今5500~5300年前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文化中首尾相接呈O型的牛首龙。而最为典型且影响最大的是距今5000年前东北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晚期的玉猪龙。出自内蒙古三星它拉红山文化晚期遗址中的C型龙高达26厘米,号称史前中华第一龙。距今5000~4000年前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镯上刻有虎头形龙纹。距今2500~2200年前的湖北石家河文化中也发现了i形玉龙。考古发现表明,在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不同类型的史前文化中几乎都有龙形象的出现。由此说明,龙起源应是多元的,龙形象经过长时间并行共存之后,相对稳定并融合到夏商文化之中。

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形象不同的“龙”字出现。龙是商代通天神兽中的主要角色。商代玉龙造型以片状为主,商代后期殷墟出土了数量较多形态各异的玉龙,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好墓出土的那件气势宏伟且螺旋盘卷的卧姿圆雕玉龙。商代玉龙尽管变化多端,但基本保持着怪异神兽的形态,多数是夸大头部而简化其躯干,其中不少玉龙头上还有形式多样的角。

迄今已发现的西周时期玉龙数量很多,但由于西周龙不再像前代那样狂热地表现综合百物的内涵,龙的含义发生了变化,除了仍为通天神兽的角色之外,更多的是作为祥瑞的象征,其造型则是依从美学规律,趋向艺术化和图案化。西周早期玉龙的形态仍然继承商代晚期的基本特征。西周中期的玉龙造型则更为规范,纹饰更为流畅,表现手法更为细腻,也有少量玉龙已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装饰性风格。西周晚期的玉龙造型多数已抽象变形,逐渐丧失了神异动物的生气,但风格却更为轻松活泼,呈现出浓厚的装饰性。

本文选取陕西出土的24件组商周玉龙,按时代早晚加以赏析。

商代晚期玉龙

1 虎头爬行龙 长5.8厘米,宽3.1厘米,厚0.4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273号西周墓出土。玉青绿色。龙巨首弓背,拖大尾,头上竖瓶形角(或称祖形角、菌状角、长颈鹿角),阴线纹方目,张口吻地作觅食状。一肢屈匐前曲,足分三爪。纹样简练,两面相同。口中两面切薄钻一圆穿,头顶钻一较大圆孔,孔壁内留有钻痕,通体抛磨光亮。此种造型的玉龙最早的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殷墟后期墓葬M107和M260有发现,因此,这件玉龙佩时代应属殷墟晚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 璜形玉龙佩 长8.2厘米,宽1.4厘米,厚0.25厘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宝鸡茹家庄一号(弓鱼)伯墓出土。青玉,灰黄色,光鲜润泽。扁平体璜形,两面均以阴线刻出龙形。方形目,巨口中钻一圆孔,头上刻一伏卧状瓶形角,一肢匐伏前屈,足分三爪,尾部回卷,尾后复出一鱼尾形。两面纹样相同。从玉器表面上留有若干同心圆线痕分析,它原是一件商代同心圆线纹的环形器,后改为龙形玉佩,原报告将其定名为玉鱼,欠妥。此件玉器应是商代殷墟晚期的遗物。现藏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3 璜形玉龙佩 长7.5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60号西周墓出土,出土于棺内中部西侧。透闪石软玉,有绿色晕斑。扁平体璜形,两面纹样相同。龙卷鼻,张口,口前段磨低一层,并钻一孔。臣字形大眼,前眉梢回折,头上刻出后伏的瓶状大角。前肢匐状,刻出钩状爪。尾部有部分残损,但已磨齐。部分纹饰采用了两侧琢磨,形成了若干假阳线。此种玉龙与安阳殷墟出土M135:4玉龙相似,此件应为商代殷墟晚期的遗物。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4 殃形玉龙佩 最大径6.5厘米,厚0.7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60号西周墓葬出土。发现时位于棺内中部,相当于墓主人胸部。透闪石软玉,碧绿色。器身尾相顾蟠曲呈i形,两面纹样相同。龙翘鼻张口,双阴线臣字目,头上琢出伏卧状瓶形角,腹下有足爪,卷尾。身尾琢出双阴线鳞纹,背部琢磨出节状凸棱,背部和腹下各钻一圆孔。这种玉龙在殷墟妇好墓中可找到原型,当为殷墟时期的遗物。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5 璜形玉龙佩 长4.6厘米,宽1.8厘米,厚0.25厘米。1967年长安县张家坡36号西周墓出土。青玉。头上琢出后伏的瓶状角,前肢屈曲,伸出一足,足分三爪,尾部上卷,尾后伸出一鱼尾。两面纹样相同,鼻、口、鱼尾部共钻有3个小孔。此种造型玉龙在安阳殷墟大司空墓中已有发现,当为殷墟时期的遗物。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 条形玉龙佩 长4.6厘米,宽1.7厘米,厚0.6厘米。1979年扶风县北吕村窑院西区一号西周墓出土。玉呈青白色。龙头部较大,阴线长方形目,张口,口中钻一孔,头上琢出后伏的瓶状角。腹部琢出一肢一足,足分三爪。尾部分叉,上半部上翘,下半部呈尖形。线条粗犷。此种玉龙有商代晚期的风格特征。现藏扶风县博物馆。

7 条状龙形玉刀佩 长8.4厘米,宽1.4厘米,厚0.4厘米。1955年长安县客省庄西周墓葬出土。青玉,表面呈铁锈红色。两面均以阴线表现一爬龙形状,尾部之后为一斜角刻刀。龙卷鼻,方形口大张,口两面磨薄,口钻一孔。双阴线臣字目,头上琢出后伏的瓶状角。龙前腿匐伏,前伸一足,足分五爪,大尾回卷。两面纹样相同。其造型具有商代殷墟后期的风格特征。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周早期玉龙

1 C形玉龙佩 直径4.2厘米,宽0.9厘米,厚0.8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4号西周墓葬出土,横截面近似椭圆形,一端用浅浮雕技法琢出龙头和一对圆睛,头上有后伏的瓶形双角,断面上琢出锯齿形牙,嘴部两侧对穿一透孔,另一端为尖尾,通体抛磨光洁。此玉龙佩具有西周早期的风格特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 C形玉龙佩 直径3.8厘米,宽1.2厘米,厚0.6厘米。1979年凤翔县刘淡村西周墓出土。透闪石软玉,青绿色,玉质纯净。龙卷体,首尾相顾呈c形。张口卷鼻,琢出阴线椭圆形大眼,口两面切薄,口中钻一圆孔。头上为三角云纹状耳兼角,背上琢出双线菱形纹。前大腿粗壮,小腿匐伏,足刻四爪,尾尖。以云纹装饰身尾,两面纹样相同。此玉龙造型具有西周早期的风格特征。现安博物院。

3 璜形玉龙佩 长5.9厘米,宽16厘米,厚0.7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60号西周墓出土,出于棺内中部,相当于墓主人腰部。透闪石软玉,绿色。龙身曲体似璜,前端头部较宽,后端尾部较尖,以浅浮雕技法琢出龙头,卷鼻,凸睛,张口露齿,背部琢出直线纹。龙身尾琢出卷云纹 和三角云纹,两面纹样相同,嘴下和尾部各有一个两面对钻的透孔。此玉龙亦具有西周早期的风格特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中期玉龙

1 i形玉龙佩 高4.4厘米,宽3.7厘米,厚0.4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21号西周墓出土,发现于外椁中部东侧。透闪石软玉,黄绿色。龙身蟠曲,首尾相顾呈块形。龙卷鼻,巨眼,眉线延长并回钩,张口露齿,头顶有竖起的瓶形角。曲体卷尾,腹下一足双钩爪。身上琢出云纹,两面纹样同。鼻上两面对钻一孔。此玉龙造型与殷墟妇好墓M5:402、M5:384两件玉龙造型极为相似,但纹饰却是西周中期的典型特征,应为西周中期的作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 圆雕翘尾玉龙佩 通长3.6厘米,厚0.9厘米。1979年扶风县齐家41号西周墓出土。玉呈乳白色。龙作卷体翘尾腾跃状,圆眼、卷鼻、张口,下唇回卷。头上琢出伏卧状瓶形角,颈部琢出鳞纹,全身饰卷云纹,口中两面对钻一圆孔。雕琢技法具有西周中期的风格特征。现藏宝鸡市周愿障物馆。

3 张口衔尾玉龙佩 直径4.3厘米,厚0.2厘米。20世纪80年代初宝鸡竹园沟9号西周中期墓出土。白玉,表面呈灰色,鲜润光亮。龙体卷曲,张口衔尾呈圆形。龙卷鼻,垂下唇,琢出单阴线臣字眼,头顶琢出后伏的三角云纹状角兼耳,尖尾。身尾琢阴线钩爪和鳞纹,两面纹样相同,线条刚劲流畅,干净利落。头顶钻一圆形穿孔。此龙佩造型具有西周中期的典型特征。现藏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4 i形玉龙佩 直径4.2厘米,孔径0.2厘米,厚0.4厘米。20世纪80年代宝鸡茹家庄二号西周墓出土。青玉,灰褐色。龙巨首,首尾相顾卷体似块形。龙翘上唇,卷鼻,口微张,下唇微垂,单阴线臣字眼,眼稍长并回钩,有眉尖。身饰鳞纹和三角云纹,两面纹样相同。龙颈下部钻一圆孔。为西周中期的典型器物。现藏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5 吐象鼻c型玉龙佩 最大径8.7厘米、宽1.2厘米、厚0.5厘米。1984年长安县张家坡304号西周墓出土。透闪软玉,黄绿色,局部泛青灰色。龙首尾相顾,近似C型。卷鼻张口,垂下唇,上腭处延伸一象鼻,阴线臣字眼,前眼稍延长并回钩,有突出的眉尖,琢出阴线双钩爪。身饰鳞纹,龙尾细长,两面纹样相同,颈部钻一圆孔。该器造型优美,纹饰流畅,是西周中期的典型作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6 璜形玉龙佩 长5.3厘米,宽1.4厘米,厚0.3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58号西周墓出土。透闪石软玉,浅褐色,一面受沁呈灰白色。器形似璜,两面纹样相同。龙卷鼻张口,阴线臣字眼,前胸下琢出一足双钩爪,分尾下垂,身饰卷云纹,嘴下钻一穿孔。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7 璜形龙纹玉器 通长9.8厘米,宽2.6厘米,厚0.6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58号西周墓出土。透闪石软玉,浅褐色。似璜但无孔,两侧均琢有扉牙,原发掘报告将其定名为柄形器,可备一说。器身两面均为龙纹。上端为龙首,卷鼻张口,垂下唇,圆睛,有眉尖,前胸下琢出一足双钩爪。龙身两面均琢出云纹,末端圆弧无纹。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8.透雕玉龙佩 长6.6厘米,宽2.9厘米,厚0.5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57号西周井叔墓出土,出于棺内南端中央。透闪石软玉,青白色。一侧面造型为透雕龙形,中央为一蟠龙。圆眼,有眉尖,头顶有角,卷鼻张口,下腭回卷,曲体呈圆形,并与口部相连。下侧为龙尾形透雕装饰,并与上腭相连,上侧为象鼻形透雕装饰。通体抛磨,两面纹样相同,为西周中期典型作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9 i形玉龙佩 长4.2厘米,宽2.7厘米,厚0.4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76号西周墓出土,出于棺内,透闪石软玉,玉白色并泛青,器近似块形首尾相顾,龙头顶琢出云纹角,双线菱形目,有眉尖,卷鼻张口,下腭呈弧形,吐舌,舌圆卷,并与下腭相连形成一大孔。龙身向左卷曲,尾部上扬,背部琢出扉棱。正面琢出云纹和重环鳞纹,背面光素,为西周中期作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0 i形玉龙(一对) 长3.3厘米,宽2.8厘米,厚0.4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76号西周墓出土,出于棺内南部。透闪石软玉,青白色。器作首尾相顾的块形,龙头向右,龙尾上扬,卷鼻,椭圆眼,有眉尖,头上有卷云纹角,张口吐舌,舌尖回卷,正面琢出阴线卷云纹和椭圆形阴线纹,背面光素。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1 i形玉龙 直径3.4厘米,厚0.3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1号西周墓地出土。透闪石软玉,褐色。龙体蟠曲首尾相顾,近似块形。头顶有角,椭圆眼,眉尖突出,卷鼻,张口吐舌,舌弯卷。尾端平齐。正面琢出弧形阴线纹和目纹,背面光素,器身无孔。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2 i形玉龙 长4.9厘米,宽3.5厘米,厚0.3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311号西周墓出土,出土于墓葬二层台西北隅。透闪石软玉,灰绿色。器近似块形龙,首尾相顾。龙头顶有云纹角,椭圆眼,有眉尖,卷鼻,张口吐舌,舌向下卷。龙身背尾部均琢有鱼尾式齿棱,正面琢出曲线纹和目纹,线条碾琢深刻有力。背面光素,器身无孔,为西周中期晚段作品。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晚期玉龙佩

1 半圆形玉龙佩 通长4.7厘米,厚0.3厘米。1972年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出土。蛇纹石,黄色微泛青。龙头较大,方额头顶有一小角,眉尖突出,椭圆形眼,卷鼻,张口,舌与下腭成为一体,回卷,身尾呈弧形。龙体正面琢出阴线凹槽,背面光素无纹,器身无孔。现藏扶风县博物馆。

2 透雕龙形棺饰玉 长6.9厘米,宽3.5厘米,厚0.3厘米。20世纪80年代长安县张家坡303号西周墓出土,发现于棺顶的铜顶上,很可能是棺饰玉。蛇纹石,黄绿色。扁平体,为三龙连体透雕饰物。一侧为上下相对的两个龙头,龙身下与另一端的龙头相连。三龙造型相同,头上均有几何形角,椭圆形眼,有突出的眉尖,卷鼻,口微启,琢出双阴线纹。在此器一端上下两个龙头之间,由侧面穿一孔通向背面,另一端由背面穿透一孔,因此它应是缝缀在棺椁荒帷(棺罩)上作棺饰玉使用,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上一篇:和谐统一的室外雕塑与环境空间 下一篇:美国当代版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