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班级管理的另类艺术

时间:2022-10-27 08:48:31

“提醒”——班级管理的另类艺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次向年长的班主任问及班级管理的诀窍,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两个字“严、靠”,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严、靠”二字也成了我的治班法则,并在班级建设之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井然有序”,学生对我也是俯首贴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依靠“严、靠”二字是不能完全管好班的。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很强,想对他们的一切想法或行为都进行控制那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并形成强烈的抵触情绪。另外实践也证明,班主任的这种“严、靠”治班法,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即班主任总是在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后才知道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所以无论班主任解决问题的速度是如何的迅速,也总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呢?于是,本学期笔者变“严、靠”为“温情提醒”,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发现其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现做一简单总结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 假期前后及时提醒,做好预防和收心

放假后,孩子每天的时间几乎被看电视、玩游戏、不规则的睡眠及大量的零食所充斥,导致孩子生活、作息时间毫无规律。假期中舒适无度的生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留恋,所以开学后90%以上的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让孩子尽快进入学校生活、学习的角色呢?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提前做好提醒工作。放假前,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一有效载体,大力宣传假期教育工作,教给家长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学生在假期中的学习玩乐有节有度,避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失去规律。开学前一周左右,班主任要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提醒家长和孩子,假期即将结束,假期作业有哪些、假期中学校和老师都对学生有哪些要求等都要一一注明。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使孩子意识到开学在即,应该查漏补缺了,放假时老师的安排和要求,有哪些自己已经完成,哪些还未完成,帮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二是便于家长在随后的一周内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制度适当规范学生的行为。这样经过一周的训练后,孩子的作息时间就会和学校的教学时间合拍,开学后孩子也就自然地“回归”到之前的学校学习状态了。

二、 开学后反复提醒、强化意识

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然会有所松懈。加之,小学生又易冲动,自制力差,所以每次开学后违纪现象必然会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及时做好提醒工作,要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板报、晨会等各种活动和场合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纪律意识教育。

1.晨会——昨日总结、今日提醒

开学初班主任在完成当日的工作与课堂教学任务后,都要对当天的班级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审视和全方位的分析:这次问题的发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第二天的晨会把这些问题指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2.周班会——阶段小结、专题提醒

开学后经过一周的观察和了解,班主任对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都了如指掌。这时候班主任可以对班级中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提醒。提醒过程中班主任要以善意的姿态引导他们作理性的思考,不能摆出一副教训人的姿态,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唠叨是为了保护每一位同学,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同学的利益。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项要求班主任都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剖析,让学生明白遵守这条纪律会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这条纪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另外,在专题提醒会上班主任还要对一周工作做回顾和总结,班级同学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保持和发扬;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要加以修正和改善。最后,班主任还要把本周自己和各任课老师的任务、工作重点、对学生的要求等都一一公布,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对学生提出一些激励性的建议,这样学生就会在充分理解班主任苦心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即使期间偶有什么过错,他们也会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不断进步。

3.反复刺激、加深记忆

为了让纪律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牢牢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班主任要时时刻刻提醒。此外,班主任还要将一些规章制度、公约提炼成言简意赅、便于记诵的口诀,引领学生在课下进行背诵;为了强化刺激,加深记忆,班主任还要把一些提醒的语句制成标语张贴在班级中显眼的位置。这样经过反复刺激和强化,班级各项规章和制度就会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并最终内化成言行实践、精神面貌,班级遵规守纪氛围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4.班主任要加强监管,提高教育、预防的科学性

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刻都在科任教师的监护下,出现问题的几率基本为零,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发生在课余时间内。而平时,我们的习惯思维是,课余时间属于学生的自由时间,我们应该适当放手。也恰恰是这种思想导致我们教育工作出现疏漏,对学生的监管出现时间空白,以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上下学过马路和走路队是个大问题,经常会发生学生找不到家长、家长接不到学生的情况。在路队走出校门时,我们可以走在路队的最前面,而且转过身面对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自己的视线中。家长未到的,都集中到一起,等候家长来接。学生过马路时则要求熟记歌谣:上下学过马路,看左边有无车辆,行至马路中间,再看右边有无车辆驶来。课间操时间内,孩子们由于没有教师的监管,多在追逐、打闹等,这或多或少也存在一定的隐患。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了保护孩子心性,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做贴鼻子、丢手绢、猜字谜等游戏,使原本混乱无序的课间时间变得丰富多彩且秩序井然。

三、 跟踪问效,让遵规守纪成为习惯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课后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对于这类学生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学生对老师简单的说服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抗体,而且免疫力还比较强。要想对这类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就必须要做好跟踪问效工作。“教育——监督——考核”是我对多次反复违纪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的三大环节。“教育”是指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的时候,班主任要给予其适当的宽容,但这里的宽容不是简单的纵容,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错误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次违纪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是什么导致自己最终违纪的?这次违纪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良后果和影响?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弄清是非界限,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刻认识自己错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悔错、改错意识。“监督”是违纪学生在接受跟踪教育期间,每天放学前都要把自己一天的行为向老师做出详细汇报,每周结束前都要向班主任提交一份书面的思想汇报材料,在汇报材料中要详细说明自己在本周内都克服了哪些缺点,克服这些缺点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好处,还有哪些缺点是自己所没有克服的,针对这些缺点自己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正。班主任则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检查,看是否已经执行,是否都已经达到改正要求,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则及时进行提醒。“考核”则是抓落实,是对个别还没能养成好习惯的同学进行鞭策和必要的批评、惩戒教育,直到问题解决并得到巩固为止。例如针对我班学生课间有拖拉、不及时进入教室的现象,首先在班级教育:上课铃响前进教室是最基本的课堂纪律,同时这也是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这一点。随后,每天我都会指定班干部专门负责监督不及时进教室的同学,并且上课前我也会随时站在教室门口抽查监督,对上课铃响前不能及时入座的同学点名批评教育,而对于有了进步的则及时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班级拖拉现象明显减少,上课铃声响前进教室并坐好这一制度要求也逐步内化为孩子的自觉意识,并最终外化为他们良好的课堂习惯。

上一篇:学生情绪事件的“多情”分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杜绝繁琐提问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