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去潜水

时间:2022-10-27 08:44:29

带着孩子去潜水

小老虎的爸爸――大灰狼先生对我说:“要不然,你照顾儿子,我去潜水?”我作势踹他!说:“轮流潜水!岸上的那个陪他玩。”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我们计划带着3岁的小老虎一起上巴厘岛的潜水船!

订计划,有时需要突破性的想象力

临近国庆节长假我们才开始考虑去哪里玩。要避开汹涌人潮,就要去境外,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办签证――那就找免签地吧!又想路程别太远,还要机票别贵得离谱……最后圈定巴厘岛。既是著名的发呆度假地,又是很好的潜水地,而10月还有机会看到著名的mola mola(一种身长3米、90%是脑袋的大鱼),对我们这两个持证潜水员来说,倒是再合适不过。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都下水了,谁来照顾儿子呢?大灰狼先生笑嘻嘻地问:“要不然,你照顾儿子,我去潜水?”我作势踹他!说:“轮流潜水!岸上的那个陪他玩。”本来只是个临时的回应,可是仔细一想,未必不是个具备现实可能性的解决方案。如果把儿子带上船,就可以全家一起出海去。大灰狼先生又补充说:“我不潜的时候,还可以带他到海里去浮潜。”

Bingo!听起来非常完美。于是计划就这样定下了。谁说想潜水就一定不可以带3岁小孩子呢?

袁坚说:

带孩子旅行,固然要考虑到他的需求,但并不是一切都以他为中心,父母只是“陪玩”的角色。我的意见反而是,先考虑父母想玩什么,然后再以此来设计适合孩子一起参与的方式。别说“这不可能!”旅行的意义就在这里:跳出原有的思维与行为模型,发现、尝试新的可能性。

做准备,切换到海洋与潜水的模式

我联系了潜水店,除了沟通潜水事宜,就是告诉他们:将会带一个3岁的孩子同行。他们首先表示惊讶:还从来没人带小孩子参加过潜水行程!接下来是疑虑: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都乘着船漂在大海上,小孩子能适应吗?最后表示乐意尝试:为我们专门提供了一份“家庭套餐”!

与此同时,我开始着手为儿子预订他的浮潜装备:首先是连体湿式潜水衣,巴厘岛虽地处热带,但由于洋流的缘故海水温度有点低,有件能保持体温的衣服很重要;此外还有儿童浮潜面罩,像个充气脸盆,底部由透明材质制成,趴在上面可以呼吸、同时能看到水下的景观。

事实上我还准备了儿童面镜与呼吸管,但一来小老虎还没有完全学好游泳(仍需借助漂浮棒),二来这套东西适应起来也需要过程,所以算是“两手准备”――在旅行前,我们去游泳时就会让他试着用,但不当作必须达成的目标,到时候能用当然最好,如果不成不还有面罩么!

对于小老虎能否适应船与大海,尤其是送我们去潜水点的快艇行驶时往往非常颠簸,我其实心里也没底。小老虎一两岁时连摇摇车、旋转木马都不敢坐。怎么帮他预习呢?带他去游乐场坐儿童海盗船!没想到,他不仅很快适应、而且非常喜欢,包括旋转木马之类,都玩得很开心。哦,原来倒是我对他的认识落后了!

袁坚说:

为孩子预订他的“专用”装备,并鼓励他预先试用,可以让他逐渐进入旅行节奏,并且会很有参与感。提前一段时间就开始说明我们要去哪里、那里都有些什么好玩的,也能提升他对旅行目的地的兴趣和认识。但也别要求面面俱到,旅行本身也是一次扩展认知、增长能力的机会。

出海去!原来船才是小老虎的最爱

在巴厘岛潜水期间,我们选择住在库塔(Kuta)。虽然距潜水点所在的奴撒帕尼达(Nusa Pedida)稍远,但库塔是冲浪圣地,海岸线很长,随处可见“浪人”们的英姿;同时也是各种酒店、餐厅的聚集地,非常热闹。我们早晨搭潜水店的专车去乘船(车程约40分钟);下午回来就可以到酒店附设的花园泳池玩耍,去庭院漫步,在房间附设的半露天浴池内泡澡;傍晚出门觅食、逛街,遇见有乐手表演的酒吧再坐下来喝一杯鲜榨果汁,在潜水之余,仍可以带着儿子,惬意地享受度假生活。

但乘上潜水船奔赴大海,就完全是另一个世界。不同于游艇或休闲帆船,潜水船上的环境、设备都很简陋:两排气瓶、每人一箱私人装备(潜水衣、面镜、呼吸管、脚蹼、配重……)已占去大部分空间,余下的不过狭窄通道以及如条凳般简单的座位。然而这些都是以我们成年人的角度来判断的。对小孩子来说,他并没有任何的定见,更没有“奢华”、“舒适”等心理预设,出现在他眼前的、他所登上的,就是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一条船。

一如之前在适应性活动(乘坐海盗船……)中的表现,小老虎完全不晕船,这是个好基础。他对船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东摸摸、西瞧瞧就玩掉了大灰狼先生第一次下潜的大部分时间(每次潜水约45分钟,两次潜水之间有至少1小时的休息;每天3次潜水);小老虎对四周围的海、岛屿、礁石、水鸟……也都很感兴趣,毕竟这么大的空间呢!他的视线一下子就放飞出去了,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

第二潜换我下水,因为早晨起得早(6点40就已在上车),据大灰狼先生说,跟妈妈“拜拜”后小老虎就晒着太阳、又被船摇晃着,很快就睡着了,舒舒服服地睡到我浮出水面才醒来。午餐时,大灰狼先生将他抱上船顶,我们坐在高高的地方,吹着海风,享受360°无敌海景。比较之下,小老虎果断地放弃了有保护、但较拘束的船舱,而选择了更开放、更具自由度的船顶,在回程时,小老虎都一直跟大灰狼先生坐在船顶。每当遇到有大浪打来,两人就“啊――”地大叫,玩得不亦乐乎!

袁坚说:

小孩子在旅途中的游玩其实可以很简单,比如船对我们来说只是交通工具,但对他而言“坐船”这件事本身就是个有趣的项目,换到小孩子的视角,围绕着“船”可以开发出许多游戏。此外,一些看起来略带“疯狂”的举动也能令旅途变得更加精彩。

改计划,实在害怕下海就不勉强

唯一遇到的问题是:小老虎害怕在海里游泳。因为从前他都是在看得到边、也看得到底(即便不一定站得到)的泳池里游,突然将他放入深不见底的大海,他害怕得紧紧抱住我不肯放手,完全没办法享受到浮潜看珊瑚和鱼群的乐趣(其实带他下去的地方,深度很浅,我预先看过,只要低头透过浮潜面罩看下去,就有非常漂亮的海底景观)。

这其中有他年纪还小、且没有完全学会游泳的缘故,但准备不够周到也是个原因――船上没有儿童救生衣(潜水店里找不到那么小的救生衣),最开始我们想尝试由大灰狼先生抱着他在水里游,但发现要保持漂浮状态很费劲,而那种波动的状态就给了他很大的不安全感(小孩子大都害怕身体失去平衡)。虽然最后船员终于找出了一个救生圈,但先入为主的恐惧情绪已经淹没了小老虎,使他不愿意再多做尝试。

所以我们最终放弃了带他浮潜的活动。下一次,我们会先在岸边能站得住的地方,慢慢地再做尝试!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不是吗?不可能一切都如计划般完美地实施出来,总有意外,总需要妥协及改变方向。就这一次巴厘岛之行而言,大灰狼先生和我都尽情地潜了水,而小老虎也尽情地坐了船――以至于结束行程后、至今,他还经常要求:“妈妈,我还想坐船!”他是真的好喜欢。

袁坚说:

在尽量鼓励、协助他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不勉强孩子,而是顺应他自己的节奏,这是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小孩子的成长并非线性,并且充满着出乎意料的可能性。譬如小老虎之前连摇摇车都害怕,现在却爱上坐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令他爱大海、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只要大方向是这样,具体的方式,无论是坐船也好、游泳也罢,或者浮潜与潜水,都只是步骤问题。

Tips:关于儿童潜水

我曾经成功地带去浮潜的孩子,最小年龄是4岁半。PADI潜水组织规定,孩子10岁就可以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儿童潜水证,成为“泡泡小勇士”(Bubble Maker),可以潜至12米深度;12岁以上,可以潜至18米深度;年满18岁可以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成人潜水证。

上一篇:实例剖析!孩子的需要,“中国式回应”够不够? 下一篇:“武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