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镀铬返修工艺控制

时间:2022-10-27 07:35:41

铝合金镀铬返修工艺控制

【摘 要】采用阶梯式给电法,成功地解决了镀铬返修问题,并介绍了铬上镀铬工艺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经生产验证,铬上镀铬层光泽好,结合力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铬上镀铬;阶梯式给电;结合力

1.前言

镀铬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硬度高、耐磨性优良等特点,常作防护装饰性镀层和机械性镀层应用于工业领域,但镀铬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镀硬铬)常因为下述原因需要进行镀铬返修。

(1)镀铬时由于某种原因暂时停电,此时需要修复镀铬。

(2)有些镀铬件由于足寸不足,需复镀铬。

(3)某些大型零件修复性镀铬或由于镀层较厚,连续电镀72h以上,设备和槽液难以承受,需要分两次镀或换槽镀。

(4)某些零件镀铬后尺寸超差,磨削加工后需修复镀铬等。

实现铬上镀铬并非易事,因为铬镀层具有很强的钝化能力,在大气和许多水溶液中,其表面很快生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在这样一层导电性不良的氧化膜上直接镀铬,很难得到结合良好的镀铬层。有时甚至根本镀不上,要达到铬上镀铬结合牢固的目的,就必须针对铬层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合理控制参数,才能有效解决铬上镀铬的问题。

1.1铝及铝合金镀铬存在的难点

我厂对于铝及铝合金镀铬具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有着完善的技术指导体系,有着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和不断壮大的工艺技术队伍,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但由于铝及铝合金本身具有特殊性.在其表面电镀比较困难,经常发生铬层结合力差,易起皮、起泡、针孔等缺陷,主要基于铝材本身以下几点原因:

(1)铝的标准电位很负(ω0=-1.67V),当零件浸入槽液中,立即与电位较正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疏松的接触镀层。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与氧的亲合力很强,极易生成A12O3薄膜,除去旧氧化膜后,表面又会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铝是典型的两性金属,在酸、碱溶液中都易溶解,基体易腐蚀。在电镀槽液中,也会因为铝的溶解污染电镀溶液。

(4)铝的线膨胀系数比大多数金属都大,在电镀过程中。基体与镀层间易产生内应力,影响结合力,特别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镀层就易产生裂纹、起泡等缺陷。

(5)铝合金中若含有Cu、Si、Mn等元素。处理不好,对镀层结合力影响很大。

1.2解决措施

通过镀铬零件的实际生产跟踪,数据积累和理论分析,摸索影响铬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理化分析,结合力检查,硬度检查等方法检测铬层主要性能指标,保证铝及铝合金镀铬返修质量。

2.工艺操作与维护

铬镀层种类很多,铬上镀铬按镀液组分以及操作条件的不同,可分为镀硬铬和装饰性镀铬,不管哪种类型的镀铬,均可采用“阶梯式给电法”实现铬上镀铬,即首先将镀铬件作阳极(如果件表面有油污,应先采用常规除油方法除去油污,再进行阳极处理),通电进行阳极浸蚀处理,然后再将镀铬件转为阴极,以小电流密度对其进行阳极活化处理,最后再逐步升高电流密度至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至规定厚度。

工艺流程:有机溶剂除油D化学除油D流动热水洗D流动冷水洗D装挂(可在溶剂除油前进行)D第一次腐蚀D流动冷水洗D第一次活化腐蚀镀镍D流动冷水洗D第二次腐蚀D流动冷水洗D第二次活化腐蚀镀镍D流动冷水洗D第三次腐蚀D流动冷水洗D镀铬―回收槽洗―流动冷水洗D拆卸D流动热水洗D吹干D检验。

2.1阳极浸蚀处理

阳极浸蚀处理的目的:一是利用铬层作为阳极时的电化学作用使致密的氧化膜(也称钝化膜)溶解,即Cr2O3 +4H2O-6eCr2O72++8H,从而除去镀铬层表面的氧化膜,出铬金属晶格;二是通过电化学作用溶解掉部分基体铬层即Cr-3eCr3+ ,造成铬层表面微观粗糙不平,进而提高铬上镀铬层的结合力,操作时主要是控制好浸蚀时间和阳极电流密度,浸蚀时问过短,铬层表面活化不够.难以获得结台力良好的铬上镀铬层;时间过长,零件易产生过腐蚀阳极电流密度过低,铬层表面活化不彻底,难以镀上铬层;电流密度过大,基体铬层易产生过腐蚀,使镀层变粗糙。经生产验证,阳极电流密度控制在20~40A/dm2,浸蚀时间控制在10~30s,处理温度控制在50~55℃ 为宜。

2.2阶梯式给电法镀铬

镀铬件经过阳极浸蚀处理后,其表面呈活化状态,但活化态铬在强氧化性溶液中,又会立即生成一层新的薄层氧化膜。镀铬时不能按常规镀铬采用冲击电流,也不能立即采用正常电流密度电镀,否则镀层结台力不好,必须采用“阶梯式给电法”电镀,其操作步骤如下:

(1)先用小电流密度(DA=2~4A/dm2)进行阴极活化处理,这是铬上镀铬成败的关键;当阴极电流密度小于金属析出的最低Dk(小于5A/dm2)时,工件表面仅有氢析出,即2H-2eH2,生成的初生态氢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使铬层表面生成的簿而致密的氧化膜还原成金属铬(Cr2O3 +3H22Cr-+3H2O),使工件处于活化状态,注意控制阴极活化处理时间,一般控制在1~2min为宜.时间过长会使原有镀铬层发黑,导致结合力下降。

(2)逐步升高阴极电流密度DA至正常电流密度进行电镀,升压时间控制在1~2min为宜.然后按正常电流密度DA电镀至规定时间,正常镀铬过程中,要按镀铬工艺规范控制好电流密度、镀液成分、镀液温度、电镀时问、阴阳极面积比、镀液中有害杂质等主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挂具接触导电是否良好、辅助阳极和保护性阴极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电源波形是否符台要求等,这都是获得高质量铬上镀铬层的根本保证。

3.镀层性能表征

在铝合金镀铬工艺中,根据产品的使用情况与要求,主要注重镀层界面结合力的情况测试。

结合力测试方法:

从目前国内对镀硬铬所制定的检测标准来看,一般采用弯曲法、加热法、磨削法,都是对基体金属材料为钢件或铜合金件而言,但对铝合金及铝合金为基体材料的,国内尚未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找到适合生产过程检测铝和铝合金结合力的方法,我们将2#原件进行解剖,并参照现行航标(HB5401-92)和美国联邦标准(QQ-C-320B),对钢件检测结合力的方法,与国产铝合金试件进行弯曲法、加热法、磨削法对比试验,以期得到适合于铝合金铬层结合力的检测方法。

(1)弯曲法:将镀有铬层的金属试件沿一直径等于板材厚度的轴反复弯曲1800;或是将试样夹入虎钳内进行弯曲,直至基体断裂,用5倍放大镜检查断裂,镀层与基体基本不分离。

结论:弯曲法检查1#、2#件结合力相当。

(2)加热法:将试样加热到190℃,保温1h,然后在冷水中骤冷,用目视方法检查,镀层不起泡、不脱落。

结论:用加热法检查结合力,结合力良好。

但由于铝合金7075T73状态,时效温度1073℃左右和1773℃左右,加热温度超过其时效温度,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不应采用此法。

(3)磨削法:进行正常磨加工,在磨削加工后镀层应无起皮、脱落即认为铬镀层结合力合格。

结论:试件镀铬后用磨削法检查结合力,镀层无起皮、脱落现象,结合力良好。

4.结语

采用“阶梯式给电法”能获得结台力良好的铬上镀铬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就能很好的解决铬上镀铬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电镀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现代表面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3~132.

[3]电镀工艺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10.

[4]安茂忠.电镀理论与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4~16.

[5]吴永清.镀银溶液中的有机添加剂.五金科技,1996,24(6):25~28.

上一篇:关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设置与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