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被拐妇女

时间:2022-10-27 06:55:38

“最美”被拐妇女

被拐卖到河北农村的郜艳敏,又一次成为舆论热点。郜艳敏1994年被人拐卖,多次逃跑未遂,也试图自杀。后来,她成了村里的临时代课教师,并在2006年度当选“感动河北”人物,2007年,她的事迹还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最近,一篇以《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为题的旧报道被翻出来,报道中颂扬了郜艳敏“以德报怨”的伟大精神,而这一次,激发了大家对拐卖人口问题的沉痛关切与理性思考。随着事件的进展,人们看到的是郜艳敏的现实困境与法律的尊严交织在一起,“救”与“不救”,“罚”与“不罚”,没有结论。

@王志安,中央电视台记者

被拐女教师也有评先进的权利,甚至,她选择接受被拐卖的现实也是在现实条件下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但是,歌颂这种冷酷现实下的无奈就显得太过冷血了。在这种复杂情景下当然还是有人性的闪光,也不排除女教师和买人者家庭会形成深厚的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一旦处理简单化,就变成了助纣为虐的善。

陈斌,《南方周末》评论员

法律提供的是普遍正义。郜艳敏不需要,不代表千千万万被拐卖的妇女不需要。也不能因为谁不需要,法律就放弃普遍正义。

@绿妖绿妖,作家

没有一种主义应该大过生活。现在舆论汹汹,一定要她接受民众“开明”的价值观,离开家庭,恢复自由,这是否是用“开明”的价值观携裹她的生活?她要过平静的生活,开明人士是不满意的,舆论要强行拯救她,但是郜艳敏不需要,她早已救出了自己。

蔡江舟raist,知乎网友

只有受害者,没有负责人,把受害者的地位一拔高,一切就都陷入到一片雾中,看不清了。那究竟谁该为受害者的不幸,十多年身心遭受的折磨负责呢?没有人。是造化弄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李北方,《南风窗》主笔

当悲剧已成事实,讨论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正义感,倒是一点同理心。如同从废墟中救人,要小心翼翼从周边入手,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次生的坍塌,给被困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押沙龙,青年学者

多少年来,中国的电视剧和新闻媒体都在灌输一种恶心的观念:善人=苦人,越吃苦越善良,越为别人牺牲自己越善良,越为疏远的人牺牲亲近的人越善良,对方越不是东西牺牲起来就越善良。几十年来好像就塑造不出几个身心健康的好人。

上一篇:西平:人口大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下一篇:《土木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