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05:32:56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实施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增强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 水磨沟区;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水磨沟区地处乌鲁木齐河东地带,属低山丘陵区,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下的一片绿洲,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距市中心5公里,区域面积227.6公里。水磨沟区是乌鲁木齐八景之一, 2004年被评为乌鲁木齐“新十景”,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本文就水磨沟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旅游发展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水磨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中心商务区、休闲旅游区、都市工业区、生态宜居区”的目标。以榆树沟为代表的“农家乐”乡村游发展迅猛,冬季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出台了《水磨沟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设立了2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现在水磨沟区已建新疆雪莲山高尔夫球俱乐部、宏大集团维斯特欢乐城、广汇丰泽园别墅酒店、龙骧马术俱乐部、香格岭・凤凰城滑雪俱乐部等运动休闲场所以及50余家农家乐。全区已有旅游企业12家,并且,新疆雪莲山高尔夫球俱乐部、宏大集团维斯特欢乐城是全市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上万人余人,旅游业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全区旅游收入以年均 12 %的速度增长。旅游业已成为水磨沟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从总体规模上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旅游收入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较小,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从乌鲁木齐旅客来源看,80%左右是疆内游客,以乌鲁木齐都市及周边等地的游客人数居多,主要客源来自政府、企业等高收入行业的干部、职工。内地客源主要是来自内地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来乌鲁木齐的海外客源主要是周边的哈萨克斯坦、蒙古,通过口岸到乌鲁木齐;其次是对新疆民族文化、草原文化和生态文化有极浓兴趣的日本客源市场;第三是港澳台客源市场,目前港澳台市场是新疆的最大的海外市场。

二、水磨沟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水磨沟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水磨沟区是乌鲁木齐市的中心城区,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水磨沟区距离新疆的枢纽机场――地窝堡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空港区位条件优越。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南湖市民广场、亚欧博览会会馆、雪莲山滑雪场以及乌鲁木齐的象征――红山均坐落在水磨沟区。

(2)资源优势。水磨沟区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是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水资源:拥有石人水库、百泉沟、甘沟水洞等多出可观赏的水景资源。

地质资源:主要有石人沟村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有纵横交错的山谷,是观赏喀斯特地貌的最佳去处。

野生生物资源:野生动物种类有马鹿、狼、狐狸、野兔、雪鸡、鹧鸪(呱呱鸡)等,蟒蛇泉野生动物资源,蝴蝶谷美丽的蝴蝶资源也是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

旅游资源:现有主要旅游资源有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水磨沟风景名胜区、水磨沟东部山地特色旅游景区、亚欧博览会以及东山旅游各景点作为水磨沟区主打旅游资源。

(3)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以及内地对口扶持新疆,不仅是在财力上的支持,更是在人才培养和输送,技术,旅游业上的大力扶持。在“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将乌鲁木齐建成西部旅游强市,水磨沟区抓住此次机遇将水磨沟区建设成旅游发展强区。水磨沟区要抓住这次机遇结合本区的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亚欧博览会、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4)水磨沟区旅游生命周期分析。根据巴特勒的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而水磨沟区的旅游正处在发展期,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新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已把旅游接待作为了重要的职业,现在的市场秩序相对混乱,因此做好前瞻和规划,才能使水磨沟区的旅游资源有序的开发。

2、水磨沟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旅游发展统一规划的指导。各种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和开发策略在摸索中前进,旅游特色产品没有形成优势品牌和规模。没有响亮的品牌。

(2)市场开发力度欠缺,虽然旅游开发资金已经有了大量的投入,旅游设施也有相当的发展,但是与高档旅游景点配套的服务设施不是很到位,对市场投入仍然不足,因此还需要在广告宣传,旅游节庆的参与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总体来看,全区旅游开发还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新产品、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特别是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得还不够深,缺少旅游精品。

(3)服务水平欠缺。水磨沟区的旅游业服务水平欠缺有组织的培训,特别是农家乐,农家乐档次相对较低,主要就体现了旅游六要素的“食”,服务人员基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且水磨沟区大部分景区、景点的旅游服务设施还是不足,不能满足游客心中的服务质量标准。提高水磨沟的整体的服务质量,以超越游客心中的质量标准为目标。

(4)生态风险往往与旅游发展相矛盾,游客多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免的。在水磨沟区的东部山区就面临这样的生态危险。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行业都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对水磨沟去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挑战。

三、水磨沟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旅游资源档案

建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形成包括环保部门、文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环卫部门等旅游相关部门之间统一规划、共同参与、密切合作的旅游资源保护体系,以便制定符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加强对具体的旅游资源点(区)保护性开发。

2、实施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建立对旅游开发征收资源环境补偿税,并设立专项帐户,加强各级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建设,通过征收旅游资源税、保证金、排污费、罚款、赔偿等经济手段,影响、引导相关经营者、旅游开发者、旅游者等方的行为方式,达到保护旅游资源的目的。保障居民对本区旅游规划和决策的知情权,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当中,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旅游开发商建设现代化的设施,尽可能地减少旅游开发带来的不良影响。

3、增强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广泛开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服务等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旅游意识和旅游服务意识。

4、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

通过大众营销(如网络营销、新闻营销、旅游服务营销、旅游文化知识营销)及公关活动营销策划(如国际“天山冰雪”节、“街道文化”节)等方式加大对水磨沟区旅游的宣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现代创新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把水磨沟区自然生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加快水磨沟区精品名牌旅游产品的建设,增强区内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巩固传统市场,加强开发新市场,形成疆内市场以水区周边客源为基础,其他客源为补充的多元化疆内市场格局;疆外市场以与新疆相邻地区的客源市场为基础,其他客源地市场为补充的多元化疆外客源市场格局。

上一篇:油气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方法与经验 下一篇:绿色化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