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时间:2022-10-27 05:10:45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摘要]本研究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考察了大学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49-01

前言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般的或具体的支持性资源,它帮助个体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危机。[1]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2]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在吉林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4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89.6%)。其中男生约占46.7%,女生约占53.3%;大一约占30.8%,大二约占17.5%,大三约占30.0%,大四约占21.7%。

(二)研究工具

应对方式量表(肖计划编制)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编制);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数据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在“求助”“幻想”“退避”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幻想”“退避”上的得分高于男性,说明了女性更容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显著性差异检验

在社会支持上无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选取样本时,没有全面考虑到人口学差异对变量造成的影响,导致变量选取不均,所以结果不显著。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求助因子以及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三、讨论

(一)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采用多种风格的应对方式。这主要是跟女性生理属性有关,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加敏感、脆弱,所以在应对方式方面,更易采取不成熟的应对策略。

在年级维度上,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相比,大二的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求助的应对方式。

(二)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特点

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差异均不显著。但女性在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主要在于相对于男性,很多人更愿意给予女性帮助与支持,而且女性更懂得自我鼓励,更善于利用这些支持。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明显的正相关,在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维度上,相关性越高,说明大学生越是善于识别和利用外界支持的人,越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这种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和求助上面,利用度对求助的贡献率为3.2%,说明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率越高,越倾向于求助策略;客观支持和自责、合理化、退避等方面,说明大学生客观支持水平越高,就越减少使用自责、合理化、退避等应对方式。主观支持与幻想的相关性为负数,说明大学生的主观支持越高,越少采用幻想策略。从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高,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越多。

【参考文献】

[1]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2]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l):36-41.

上一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要重视泛读 下一篇:水边渔趣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