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视技术工人了

时间:2022-10-27 04:47:55

是时候重视技术工人了

前不久,山东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二十几位年轻人,凭借着一手过硬的电焊手艺移民澳洲的故事,在媒体上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之所以引人注目,有三个关键词:村民、手艺、移民。移民澳洲与还染着乡土气的村民们看似还隔着遥远的距离,但是这个村子里居然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村民,仅仅凭借电焊手艺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无怪乎引起了小小的舆论轰动。

技术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愈发关键,因而连带着掌握技术的人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了。如果在中国古代的明朝,这么说估计会让当时的人们觉得莫名其妙。明朝实行“配户当差”的制度,将人按不同的职业分成若干种户,匠户就是其中之一。匠户们承担官府指定的工役,世代相袭,子孙都无法脱籍。他们劳作艰辛,收入微薄,处于社会的底层,而且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可以想象,在这样一种制度下,是没有人愿意成为工匠的。

相比较而言,欧洲中世纪工匠们的生活就舒服多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工匠们组成行会,把持市场,通过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限制竞争,确保自身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其中技艺高超者还有可能获得贵族、主教等大人物们的青睐,从而飞黄腾达。

行会的工匠们团结一致,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1418年,巴黎制造头盔的工匠们抱怨说,来买头盔的骑士们经常用店里面的器具来检验头盔质量,结果这些器具常常被折断。除了这种额外的损失,工匠们还坚称因为只能在战争期间才有较高的销售额,所以总体上获利极为有限。这些头盔工匠们的“抱怨”最终获得了免税的待遇,这与我们明朝的匠户除了可免除一部分杂泛差役外,还必须承担正役和税粮的义务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特别是对掌握技术的人的待遇不同,是古代中国与中古欧洲的一个显著区别,这个区别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而不是直到中世纪还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中国传统士大夫们信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匠们在劳动中所闪现的智慧被斥之为“奇巧淫技”。技术,包括掌握技术的人,在古代中国从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小小的马镫就是一个颇有兴味的例子。马镫是在汉代时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对于骑兵的作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马镫,挥剑的骑士在挥转他的剑猛砍敌人时,只会落得一个打不中敌人却自己翻身落地的下场。”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小小的发明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发明一样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但是马镫由中国传入了欧洲后,却改变了欧洲的命运,李约瑟认为:“就像火药在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马镫在最初阶段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中国技工并非仅在澳大利亚一国“走俏”,在加拿大、新西兰甚至美国等都越来越受欢迎。美国参议院6月27日通过了《2013边境安全、经济机会和移民现代化法案》, 而且是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绝对优势通过,这个法案将40%的职业移民名额分别分给高等学位获得者和职业及熟练工人。也就是说,讲究实际的美国人不仅将眼睛盯着高学历,还关注到了掌握着技术的工人。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技术人才的争夺战必将是一场持久战,面对挑战,我们更需要的恐怕是在收入分配机制上更多地向劳动者倾斜。而且,我们不能再将眼光仅仅只盯着高学历了,不能再让传统心理中对“劳力者”的鄙薄在现代社会里存续下去了。从制度安排到文化心理,我们需要一场全面的转换,让技术工人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收入以及荣耀。(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

上一篇:逐梦金融中心 下一篇:地产足球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