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码头运营能力评价

时间:2022-10-27 03:55:32

秦皇岛港码头运营能力评价

【文章摘要】

秦皇岛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近年来,秦皇岛港不断发展壮大,码头的运营能力成为关注热点。本文通过改进的DEA模型评价了秦皇岛港近年的码头运营情况,为港口以后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秦皇岛港;运营能力;DEA

0 引言

充分了解港口运营能力是合理的规划港口未来的发展的前提。秦皇岛港于1898年开港,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至今依旧承担着我国“北煤南运”的重任,为中国港口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能更好的做好秦皇岛港未来的发展规划,本文采用改进的DEA方法对秦皇岛港码头运营能力进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1 改进的DEA模型简介

应用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模型对多个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时,通常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为DEA有效的情况,对于这些个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该模型无法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为更深一步研究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Anersen和Petersen提出了MDEA模型,该模型是对DEA模型的改进模型,可以对DEA有效的单元进行排序。设决策单元为DMUm,X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m维输入向量,Y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s维输出向量,模型如下:

上式在评价决策单元j0时,是将其与样本中其他所有单元的线性组合相比较,该决策单元的约束条件(其生产可能集)中并未包括该决策单元自身。在MDEA模型中某些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可能大于1,这些单元在增大其投入的情况下仍保持相对有效性。

2 秦皇岛港码头运营能力评价

本文选取秦皇岛港2005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以秦皇岛港生产用码头长度,生产用泊位,堆场面积为输入指标,港口吞吐量为输出指标对秦皇岛港码头运营能力进行评价。

运用MDEA模型可得如下评价结果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秦皇岛港港口设施的运营能力在2005年达到最低,2011年最高。8年口设施有4年为非DEA有效,即未到达到技术效益最佳和规模收益不变,但是运营效率也较高程度接近于1。为避免吞吐量与码头运营能力增长速度不同步的矛盾产生,港口规模适度超前发展是合理现象,本文认为这4年秦皇岛港口码头的运营情况良好,符合港口发展需要。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11年秦皇岛港的运营效率已经超过1,这些年港口码头的运营能力已经达到饱和,确切的说是超负荷运营,在2011年该现象最为明显,这4年码头运营负担较正,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

3 结论

港口码头长时间超负荷运营不利于港口的规划发展,吞吐量的增长与码头运营能力增长速度不同步的矛盾会成为港口发展的阻力。作为能源运输大通道的秦皇岛港,改革开放的三十五年是秦皇岛港有史以来迅猛发展的时期,近些年秦皇岛港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就说明了秦皇岛港的吞吐量将保持上涨,故秦皇岛港应加大投资,给予港口码头建设更多重视,适当改进码头的运营能力以适应吞吐量的增长和港口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茜,李紹武.改进DEA在港口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14)

[2]王春刚,丁玲..基于DEA的港口集装箱码头效率分析.中国水运,2006,(06)

上一篇: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集团财务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 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农业市场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