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鱼翅风行十年,食品安全监管缘何缺位

时间:2022-10-27 03:14:54

假鱼翅风行十年,食品安全监管缘何缺位

只有监管部门掌握主动,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消费者的损失,才能少受一点舆论的指责。

日前,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北京、杭州、广州等地餐馆大量销售假鱼翅的内幕。最令人奇怪的是,假鱼翅早已成了业内“潜规则”,横行10年居然“无事故”。要不是此次曝光,还不知会继续欺骗消费者多久。

近年被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谓层出不穷,有的以次充好,如劣质红酒冒充高档货;有的非法添加,如“苏丹红鸡翅”、“三聚氰胺奶粉”;有的干脆以假乱真,如假鸡蛋、假羊肉。如今,又增加了高端消费品——鱼翅。从最低档、大众化食物到小众追捧的奢侈品,几乎一网打尽,无一幸免。不管有钱没钱,都不等于与假货无缘,有钱的人,甚至可能被骗得更惨。

作为吃不起鱼翅的普通老百姓,很多人一开始看到这个新闻,也许带着幸灾乐祸的心理。但理性地思考一下,就乐不起来了。一般来说,价格越昂贵的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流通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应越严格,因为这些商品往往面对着社会地位较高或占用社会资源较多的消费者,他们大多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较高。如果“高端人士”都这么好骗,那普通大众受到奸商欺压的机会就更多了,吃到不安全食品的可能性也更大。所以,这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

假货之所以横行,无非一个“利”字。物以稀为贵,鱼翅,因为来源稀少,产量决定了价格高昂和利润丰厚。在一个金钱至上、道德无底线的社会,这样的商品就更会吸引唯利是图的奸商,导致这个庞大产业链上上下下,心照不宣地编织了一个长达10年之久的谎言。据报道,假鱼翅不仅用明胶、色素制成,还添加了鱼翅精,长期食用对人体肝、肾都有伤害。也许造假者认为,鱼翅不是大米、白面,不会天天吃,一时半会儿出不了人命,正是这种心存侥幸,让假鱼翅将“皇帝的新衣”穿了10年之久。

假鱼翅的风行让人再度深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为何频出漏洞?在这方面,法律法规可谓十分健全,可是每到落实层面就遭遇瓶颈。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不是监管部门查出来的,而是媒体挖出来曝光的,这种模式何时才能改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食品监管部门成为这类事件的第一知情者?是否应广开言路,让监管部门长上“千里眼”、“顺风耳”,比媒体更快地掌握案情?监管部门只有掌握了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者的损失;监管部门唯有尽量避免被动,才能少受一点舆论的指责。假货风行10年这样的事,但愿以后再也不会发生。

上一篇:细胞因子和水钠通道蛋白在急性肾损伤致肺损伤... 下一篇:壮了阳伤了肝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