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时间:2022-10-27 03:07:52

浅议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为了确保各中小学校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笔者仅从固定资产的角度,论述如何进行财务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教育系统因为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而导致的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的问题,提高各中小学校全面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而且有利于对各中小学校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证的评价。

一、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管理机构设置的问题 总体而言,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方的机构设置及其分布缺乏合理的规划。目前,就笔者所知,各中小学校按主管部门要求在形式上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并设一名资产管理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实施。事实上,资产管理委员会属临时机构,只有在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资委要求清查资产时才运作;资产管理员通常由报账员兼任,主要承担有关固定资产的各种报表的填报工作;固定资产领用后,分散在各使用部门,对其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没有任何制度的约束,这样从根本上导致固定资产核算中心账与学校台账不符、与固定资产实物不符的现象常态化。

(二)使用流程的问题 多数学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没有设计和实施验收后领用的管理程序,固定资产到校后直接运往使用部门,使用人在相关凭单上签字并经校长签署同意后送交财务室办理结算手续,固定资产进入学校这一环节就算完成,没有办理入库、领用手续。没有验收程序就不能确保固定资产取得的质量、效用,不能落实验收责任人;没有领用程序就不能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责任人,不能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

(三)管理流程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存续阶段。学校大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无章可循。如:固定资产台账通常由使用部门安排使用者按购入时间顺序进行登记,对其没有任何分类,且仅用于应付清盘资产,更没有登记固定资产卡片,造成固定资产台账经常漏登、错登以及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使用者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不加爱惜,尤其是电器设备,既不按要求操作又不实施相应的维护措施,这种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程序的空白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破损程度严重且无法追责,其结果是只要清盘资产,固定资产大多账实不符。公办中小学校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固定资产既不计提折旧,又不计提减值准备,财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仅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不能对学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处理流程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淘汰处置阶段。由于学校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学校没有自行处置的权力,再加上很多学校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重进轻管,重钱轻物”,因此,对应当履行处置手续的固定资产没有妥善保管和进行处置程序。如:电器设备一旦不能使用或陈旧过时,使用者往往不再使用,直接申请购置新的设备,废弃设备则无人问津,导致固定资产长期账实不符,对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及使用起阻碍作用。

二、公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措施

(一)完善管理架构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学校日常运作中不可或缺的具体工作,应当设立与其职责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议各中小学校专设资产管理处,与教务处、政教处等部门平行;调拨专人具体从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管部门明确资产管理处、核算中心、资产使用部门各自承担的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职责,共同形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从而改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名无实的现状。

(二)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学校的业务流程,固定资产全程管理的基本管理环节可以分为取得、验收移交、账卡核对、日常使用维护、淘汰处置五个关键部分管理。管理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首先,学校固定资产取得的途径包括购入、调入、自行建造、改扩建、接受捐赠、盘盈六种方式。按照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确认固定资产涵盖范围;根据学校特色其固定资产不论从数量、品种、还是金额而言都会显得比较多,需要核算中心严格按照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在核算上将取得的固定资产细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类,并按此要求指导学校固定资产台账和卡片的设立。固定资产卡片需要由资产使用部门按照核算中心要求安排专人进行登记。资产管理员具体承担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工作,需要定期与核算中心、资产使用部门对账核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固定资产台账、固定资产卡片与核算中心的明细账分类及金额正确、一致。

其次,学校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由资产管理处会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合同、发货单、发票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领用手续后方能办理结算手续和移交使用部门投入使用。

再次,对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服务力度,强令并指导各学校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学校应要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保养,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流程体制化、程序化,并定期检查,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需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并设岗位责任制以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责任落实到使用人;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固定资产定期清盘制度、损坏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状况,这对于学校资产保全、资产效能发挥有着重大的意义。且只有加强对固定资产运行维护的管理,才能较为准确地预算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费用,才能有利于学校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适应财政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

最后,严格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理流程,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严禁自行处置。因破损、报废等原因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以书面材料的形式上报主管部门,并附相应的证明材料,需经有关部门鉴定的,还要附相关的鉴证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未经批复,学校不得自行处理。主管部门通过抽查、盘点等,发现学校擅自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根据相关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三)完善绩效考评 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有效使用,财务核算准确以及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建议主管部门将各学校对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评价。具体包括:第一、学校配置的固定资产是否与学校的规模、办学宗旨、学校等级(例:省级或国家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相匹配。第二、学校是否按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财务账和卡片的定期核对制度;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清查盘点制度和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并有效实施。第三、学校对不当使用或管理不善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第四、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按规定程序予以办理。主管部门成立专门小组将上述考评内容确定为量化指标来定期衡量和综合评价各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取得的业绩,发生的损失,并按综合评价高低水平给予奖励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才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104号。

[2]财政部:《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文字[1997]281号。

上一篇:再议人力资本投资管理 下一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