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近在眼前

时间:2022-10-27 02:56:30

如果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收入增长及消费需求得不到持续快速提高,那么消费不旺与价格下落相互制约的通货紧缩压力难以缓解。近在咫尺的通货紧缩很快就会来临

现在下游消费品价格连续下落,将其下落压力传导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把较高的原材料价格压下来,这是通货紧缩发生扩散的一种情况

9月份数据中令人心惊的变化是消费价格指数的又一次较大幅度下落。当月消费价格指数下落到0.9%。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下滑到1%以下,离零及零以下负数已经不远。从3月价格指数明显下落起到9月的半年时间里,消费价格指数下落了整整3个百分点。3月到7月,价格指数下落由急到缓,降低了大约2个百分点。8月价格指数下落加速,9月继续大幅度下落,现在落到了1%以下。通货紧缩已经近在眼前。前几个月价格指数从近4%高点下落到2%的时候,通货紧缩似乎还远,局势并不急迫,甚至这一位段的价格下落还被看做通货膨胀压力的减缓。现在价格落到了1%以下,离通货紧缩仅一步之遥。

几种主要价格指数都一齐下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落到了零。除去服务价格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包括服务价格的消费价格指数相比,跟消费需求的市场变动关联更为紧密,所反映的消费需求市场变动更为灵敏和准确。有些国家如日本,为准确观察价格指数反映的市场变动,重视采用剔除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价格的价格指数。目前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消费价格指数低近1个百分点,差距主要产生于教育、医疗等价格的非竞争性、非市场性上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受服务价格上调的非市场性影响,所反映的通货紧缩市场动态较为真实。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通货紧缩已经降临。

工业品价格指数和原材料价格指数下落速度加快。在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度下落的最近几个月里,工业品价格指数和原材料价格指数没有出现明显下落,分别处在5%和8%之上的较高位置上。工业品价格指数自6月起才开始下落,下落幅度很小,三个月总共下落了0.6个百分点,8月比上月微小回升0.1个百分点,升至5.3%。工业品价格指数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处于高位,落势轻缓,起到了阻滞通货紧缩的作用。5月份以前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下落的时候,工业品价格特别是其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却逐月上升。自6月份起工业品价格指数微弱下落或微小回升,不给消费价格指数下落以明确支持。9月份,工业品价格指数大幅度下落0.8个百分点,变为4.5%。原材料价格指数也大幅度下落,比上月指数下落了1个百分点,落至7.1%。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在指数高位上突然出现大幅度下落,表明消费价格的持续下落力量已经传导到生碴资料和原材料价格上来了。这和很多人预想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向下游消费价格传导的方向相反。原材料价格较快上涨将其上升力量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那是通货膨胀可能发生时的状况。现在下游消费品价格连续下落,将其下落压力传导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把较高的原材料价格压下来,这是通货紧缩发生扩散的一种情况。原材料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变动较快。上次通货紧缩发生的时候,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先变成了负数。此次工业品价格指数中的生活资料价格于4月份先已变成负数。9月份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下落,从高位波动变为跟随消费价格下落,造成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消费价格指数的细项变化情况还没有公布。多数商品价格基本平稳略有下降,燃油和服务价格上升。燃油价格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比重很低,只有1.2%。目前燃油价格大约上涨17%,只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占到30%多,对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很大。食品价格下落并且有可能很快变为负数,很容易将消费价格拖向低落以致下降。7月份以来服务价格利用消费价格指数下落空间上调,居民对服务价格上升不满,迫使服务价格上涨幅度减缓。燃油和服务价格上升,远抵不过食品及多数商品价格下落的力量。

近两个月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下落到很低,与去年价格指数上涨到很高时期相对应。这种下落与去年对比基数较高有关。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下的同比价格指数下落幅度扩大不一定是价格指数的下落加速,8月份与7月份相比的环比价格指数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可能比同比价格指数表示的变化更新更真实。8月份环比指数上升,是今年同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一同连续下落以来环比指数的第一次上升。价格月环比上升是不是价格由落转升的一个新变化,价格的这种月环比上升是不是比同期同比指数下落所呈现的价格趋势更强?关键看月环比指数能否持续上升。这样一来,还是观察周期较长的同比价格指数所表示的趋势意义更强。去年自10月份起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下落,受去年价格基数影响,今年10月份以后消费价格同比指数可能回调。去年年底以来的价格指数下落,是相对于前年同期粮食及食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的下落,并不是去年年底以来新出现的下落。而这种下落又可能反衬出今年年底以后的上升,这种上升也受到了去年基数下落的影响。今年11月份以后价格指数的回升仍然存在着前年粮食价格上升的翘尾影响,而不是粮食价格新的上升。实际上,粮食及食品价格绝对水平在前年10月、11月份大幅度上涨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新的明显上涨;相反,部分品种的粮食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价格上升带来粮食增产效应以后,粮食及食品价格出现下落的可能性较大。从变化趋势上看,粮食及食品价格出现新的下落可能性比价格稳定不落的可能性大。

9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出现了连续下落后的微小回升,或许含有通货紧缩减缓的积极意义。通货紧缩的要害是价格下降背后的消费需求减弱。从今年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下落起,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大致同步连续下落。消费需求与消费品价格互动下落,形成通货紧缩。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是否减慢,是判断消费价格下落是不是意味着通货紧缩的依据。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从3月份起波动减慢,又从6月份的12.9%连续减慢到8月份的12.5%。9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在连续三个月减慢并且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落之后上升了0.2个百分点。9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回升到12.7%,是近几个月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下落沉重气氛中的一个亮点。如果这种回升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发生通货紧缩减缓以至局势扭转的积极变化。但是这种回升也可能是前几个月出现过的波动性回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4月份较大下滑,5、6月份出现回升,但回升一闪而过,没能持续。目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高,但存在着增速减缓的可能性。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很深。目前投资、出口、GDP的增长速度很高,但居民消费信心调查所显示的信心指数远没有投资和出口企业景气指数那样强劲。前三季度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8%,与前几年相比增速加快,增强了城市居民消费需求能力。这可能和部分发达地区率先提高居民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有关。正在审议中的普遍提高居民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方案,将使广大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房地产价格回落使居民购房支出负担减轻,有可能达到增加当前消费的效果。但是,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1.5%,到年底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可能比去年减慢,农产品价格连续下降,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困难。如果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的收入增长及消费需求得不到持续快速提高,眼前的商品零售额增速上升只是昙花一现,那么,消费不旺与价格下落相互制约的通货紧缩压力难以缓解。近在咫尺的通货紧缩很快就会来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上一篇: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未来 下一篇:投资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