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业潜在需求化为现实市场是关键

时间:2022-10-27 02:30:38

环保业潜在需求化为现实市场是关键

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节能环保产业上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技术装备水平在未来将要得到明显提高,国家将会重点支持建立10~15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聚集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为了支持环保节能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国家将多管齐下。比如在技术提高的同时,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

过去,我们很多产业的发展,就像一对父母带很多孩子,没那么多鼓励政策,而环保像现在的独生子,资金、法律、行政各项措施应有尽有,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当然,说到底,政策有了,潜在需求也有,最关键的是,怎么样把它变成真正的“现实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中国经济升级。

我国过去一直强调发展环保产业,这次国务院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为什么把发展环保产业提到这么高的高度?

这是国务院根据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新形势,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做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一方面利于短期,另一方面又利于长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能够实现稳增长的目的,因为按照意见的要求,行业的总产值在2015年将达到4.5万亿,年均增长15%,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本身就实现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的稳增长的效果,而且还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够长期促进经济增长。其次能达到调结构的效果,节能环保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升级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另外,能够达到惠民生的效果,因为节能环保本身也是广大老百姓客观的需求,尤其是节能环保产业,能够保障广大老百姓的健康甚至保障生命,有巨大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解决一些就业。

近期股市也给出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反映,环保板块个股近来在股市是全面走强。土壤修复以及智能电网,包括节能环保PM2.5、内地低碳、供水供气等等,占据着涨幅榜前列。这也反映出投资人以及广大民众对于环保产业的认可和对相关政策的期待。

4.5万亿元的产值要实现,毫无疑问最终必须要落实到消费市场上。我国过去各地环保起点低,不少地方还有欠账。环保产业成长性强,市场“潜在需求”很大,要把"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要想把“潜在市场”转为“现实需求”,我觉得主要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要扩大消费需求,当然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扩大消费对象,增加居民、企业、还有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来增加这方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外市场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还有就是要让节能环保产品好辨认,我们要通过建立一些标识制度,产品认证制度让消费者比较好辨认,同时也鼓励消费者消费节能环保产品;还有就是我们要通过放松对节能环保产业消费的一些管制,比如说像液化石油气的管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企业来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

价廉物美和环保从短期看似乎是有一些矛盾的。因为要变成“现实需求”最大的难点主要还是消费与产品对接的问题上,也就是说我们广大的节能环保产品的生产企业,怎么能够真正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二者之间的要对接好,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也非常关键。

要想使企业重视环保,实际上需要两个方面力量共同的推动。一个方面需要有法律法规的强制,还要有地方政府采取一些行政的措施,实际上行政措施也是强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环保具有一定的外部性,需要有一些外在的压力。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内在的激励,让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角度,具有内在积极性的去开展节能环保工作。要实现这么一个内在的激励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比如说建立一套交易机制,包括碳交易,污染排放权的交易、水权交易,通过交易机制、价格引导来使企业心甘情愿的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另外,财政金融政策的鼓励也非常重要,还有舆论的引导,通过舆论引导来提高广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荣誉的激励使它积极主动的开展节能环保工作。

(本文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篇:营改增试点对县域财政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下一篇:论先行行为立法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