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7 01:05:10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化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自拟化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结果 气滞血瘀型有效42例(97.67%),寒凝血瘀型有效30例(93.75%),热郁血瘀型有效5例(83.33%),气虚血瘀型 有效23例(85.19%),肾虚血瘀型有效33例(97.06%),总有效133例(93.66%)。结论 中医药化瘀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可靠。

关键词:中药化瘀汤;辨证施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辩证分型及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多端,证情较复杂,但主要病机是血瘀,或因气滞、或因寒凝、或因气虚、或为热郁、或有肾虚[1]。本病日久可成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临床治疗多以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2],兼以理气、祛寒、益气、清热、补肾。同时应按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用药,平时以活血化瘀为主,兼补肾养血,调补冲任以固本;经期以调经止痛为先。

中医学古文献中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记载,但据内异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痛经、Y瘕、不孕、月经失调、经行发热等范畴。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症候表现,中医在临床上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五个证型。共同症状为渐进性痛经,盆腔包块,不孕等。将142例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分类。

1 临床症状不同分型

1.1气滞血瘀型 坠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或有血块,或经量多,或淋漓不净,或伴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此症有43例,化瘀汤为主加柴胡、川楝子理气行滞。

1.2寒凝血瘀型 喜温喜按,经量少色黯,或有血块。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痛甚呕恶,或有不孕史。舌暗淡,苔白润,脉弦紧。此症有32例,化瘀汤为主加艾叶、炮姜温经散寒。

1.3热郁血瘀型 下腹痛剧,甚至行经高热。痛处喜冷拒按,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或边有瘀点、瘀斑。苔薄微黄,脉弦数。此症有6例,化瘀汤为主加败酱草、黄柏清热泻火。

1.4气虚血瘀型 伴坠胀、里急后重。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伴神疲肢倦,纳呆便溏,面色不华。舌暗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弦细。此症有27例,化瘀汤为主加黄芪、党参、升麻益气升阳。

1.5肾虚血瘀型 以经期或经后痛甚,痛引腰骶,伴坠胀。经色暗淡,或夹杂小血块。伴头晕耳鸣,或婚久不孕,或孕后易自然流产,小便清长,或夜尿多,面色晦暗,舌暗淡,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此症有34例,化瘀汤为主加仙灵脾、菟丝子、制首乌。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年龄25~50岁,平均38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7年,孕次1~6次,平均2.8次,产次0~3次,平均1次。

2.2方法

2.2.1口服活血化瘀汤 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行气散结消症。在经前及经期均服用自拟化瘀汤:红藤3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牡蛎15g,丹参20g,牡丹皮10g,香附6g,莪术10g,枳壳10g甘草6g。由于该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无论是先肾虚或先血瘀,均可致肾虚血瘀。由于气血损耗,肾精未能填充,正虚邪实,采用补肾化瘀法,即活血化瘀中应补肾养血,调补冲任以固本。在月经后第7~13d,治以补肾养血,药用活血祛瘀汤,药物组成:淫羊藿12g,菟丝子15g,旱莲草15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熟地黄15g,益母草15g,三棱12g,莪术12g,甘草6g。上方均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各服150ml。

2.2.2保留管肠 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方用自拟化瘀通络液: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2g,赤芍15g,红藤25g,牡丹皮15g,炙没药10g,虎杖15g,昆布15g,败酱草20g,桂枝10g,连翘15g,土鳖虫10g,细辛3g。上方均水煎2次,取汁150ml,洗好后每晚睡前保留灌肠。嘱患者灌肠前排空二便。方法:①,取侧卧位;②灌肠液温度,39℃~41℃;③肛管头部涂抹油;④肛管深度:15~18cm;⑤慢推1~2min;⑥灌肠30min后活动;⑦药量50ml起逐渐加至150ml。

2.3疗效标准 治疗6个月并观察6个月。①治愈:痛经消失或妊娠者;②有效:痛经明显减轻;③无效:痛经没有改观。

3 结果

见表1。

上述说明该中医对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肾虚血瘀型疗效显著。

4 讨论

现代药理证实:温补肾阳药可激发皮质激素释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清热解毒药能消炎止痛,解除盆腔粘连;活血化瘀药能使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增生,并促其吸收消散,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3]。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活血通络为主;牡丹皮、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散瘀;桃仁、莪术、丹参活血散瘀;牡蛎软坚散结;甘草解毒且缓急止痛;香附、枳壳行气散结;淫羊藿、旱莲草、菟丝子、当归、熟地黄补肾养血,修补冲任以固本。

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调经助孕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对子宫活动度、附件包块等盆腔阳性体征的改善情况较差[4]。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可通过直肠的吸收作用直达病所,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临床痛经、慢性盆腔痛等症状逐渐减轻。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的多途径治疗对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极大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经肠粘膜的吸收,药效较易达盆腔组织,局部血循环的改善,有利于改善盆腔的察血状态,从而有利于盆腔异位的内膜组织及因内膜异位而引起周围增生的组织及血肿的吸收,对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均有好处。目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已经形成了个体化辨证用药、多途径综合给药、按疗程规律治疗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不破坏患者正常生理规律,不影响心、肝、肾功能[5]本疗法化瘀汤对不同证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证实有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刘金星.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3):31-33.

[2]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215.

[3]王慧珍.马鞭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医杂志,2000,42(6):321.

[4]连方,王希波,张建伟,等.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2,42(7):545-546.

[5]孙伟伟,赵瑞华,李晶秋,等.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6):70-71.编辑/成森

上一篇: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控制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中... 下一篇:免疫组化PV二步法与SP三步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