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解决问题”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7 12:42:12

也谈“解决问题”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生动情境之中,融入了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扬弃”,让“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呢?下面我结合二下“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困惑与思考。

[题例与问题1]人教版二下教材第59页第4题: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以一群学生在公园里,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当教师一下子静态呈现两幅图画让学生感知图画的意思时,大多数学生根据按组呈现的划船图直接说出得数,变成了一步解决的问题,描述达不到编者的意图。这时,教师该怎么办呢?

[思考与对策]教材十分注重在情境中隐含“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这种隐含增加了教学难度。对于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出示划船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出示坐碰碰车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让学生整体感知两幅图,结合第56页的提示语“应该怎样想”和“要先知道有多少小朋友”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生动有序地出示两幅图,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画面的意思,知道了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充分体会到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感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例与问题2]人教版二下教材第11页第4题关于足球比赛得分的表格:用乘加两步问题解决。表格中出示了15个信息,要求出各队的总分。面对这么多的信息,教师该从哪里入手让学生识别有效信息呢?

[思考与对策]解决问题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呈现的信息是开放的,就像生活中的问题一样,需要在很多的信息中有选择地去获取并解决。对于上面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看懂表格和每个信息的意思,再思考要求总分该怎么解决,然后求中国的总分。在表格中上下、左右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解决,在逐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收集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其他几个问题。

[题例与问题3]人教版二下教材第2、3页解决主题图问题。

教师问:“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甲学生答:一天,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有的小朋友看木偶戏,有的小朋友玩跷跷板,有的小朋友玩丢沙包……他们玩得真开心。乙学生答:我发现了由3个跷跷板,每个上面有4个小朋友在玩,旁边还有7人想玩,可以知道玩跷跷板的一共有几人?面对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怎么处理呢?

[思考与对策]《标准》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现象时,能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要具备这种能力,学生必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捕捉数学信息,并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对于上面的问题,教师应该首先肯定两位小朋友的回答,接着提醒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和问题,谁的回答更正确些,让学生从比较中逐步认识到如何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教师要坚持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为“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打下基础。

[题例与问题4]人教版二下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1、2题。

对于这两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第1题:解(1)先算有多少棵树?2×4=8,8×3=24或综合算式;解(2)先算每边有多少个人?4×3=12,12+12=24。第2题:解(1)数出人数直接算18÷9=2;解(2)先算有多少人?3+3+3=9,18÷9=2或3×3=9,18÷9=2;解(3)先算每组分几瓶?18÷3÷3=2。教师该如何解决好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问题呢?

[思考与对策]《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要求。对于上面的问题,教师先要学生明确题目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解答。在独立解决基础上,组织交流,从他人的解法中感悟思考问题角度的多样性,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让所有的学生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感悟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由于每个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有不同要求,有些孩子只要想出一种解题策略,就应该大力表扬,对于有些学生的要求可以高些。

[题例与问题5]今年小明8岁,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4倍。妈妈今年几岁?班中有少数的学生这样解答:8÷4=2岁,妈妈的年龄居然是2岁,真是哭笑不得。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这样的情况有时经常出现,教师又该怎么办呢?

[思考与对策]《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上面的问题,教师在平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多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相信那些学生也会扑哧一笑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现实题材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小调查,多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原型。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让我们一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携起手来,以积极的心态,去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宝贵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让“解决问题”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亮点。

上一篇:激励式数学教学浅谈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几何说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