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喧嚣背后

时间:2022-10-26 11:02:38

在中国的三大瓷都中,德化或许是最低调的一个。新落成的德化陶瓷博物馆里图文并茂地展示着: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德化人便已开始制作陶瓷,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尤其以白瓷闻名,其中经典之作“渡海达摩”与“渡海观音”为历代大师不断仿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世界。明代的陶瓷大师何朝宗被人们尊奉为“瓷圣”,其巨大的雕像就巍然立在博物馆正门口。但辉煌的历史与现实中大量的陶瓷输出,似乎并未引起人们对德化小城自身的注意,它仍有许多细微的东西鲜为人知。

尽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历史绵长悠久,但用“城”来称呼德化并不确切,它仍未完成质的蜕变。瓷都广场让人们看到曙光在前,但真正的广场和SHOPPING MALL还要在两年以后。你可以联想到那些到过的繁华小镇,早出晚归的节奏分明,白天过于喧嚣,而夜晚则有着规律的喘息。人们保守的着装风格强调了它目前所处的进化阶段,尤其是冬天,灰与黑主宰了基调。据此你也可以判断这座小城的平均年龄。站在十层楼的窗台,四处眺望,可以看到这样密集的色块缓缓流动。灰暗,肃穆,尤其在冬日的阴霾之下,没有明显的标志物让人辨别地理区间,从前依河而建、白墙青瓦与徽派相近的老房子多数已步入记忆,呈现于老知青的摄影展上。自1980年代开始,联排小楼房开始风靡开来。今天,这些建筑物也已被岁月侵蚀得筋骨毕露。新一轮的建设潮正在进行,33层的翰林府邸刷新了小城的高度,当然还有房价——每平米最高达到8000多,几乎接近了泉州。

这座常驻人口仅在30万左右的县城,拥有超过12万部摩托车。天光方亮,庞大的摩托车队就铺满了这座小县城的主干道,巍然大观,嘟嘟的交响如涟漪般扩散到群山之间,余响回荡到晚上十点,如此每日循环不已。上千名摩的司机在汽车站和主干道边等待生意,这群人年纪大概都在40岁左右,面容皴皱,多数来自附近的乡镇,远离了土地之后却并没有发现更好的营生,或者在陶瓷厂做过一段时间又难以忍受,于是“下海”当上了骑士。他们是这座小城的巡游者,五块钱左右就能带你抵达想去的地方。但如果不是自驾,美食爱好者或许会对这里感到失望,黑鸡与野笋等美味散落于乡镇,而整座县城并没有一部出租车。住在戴云大酒店的客人倘若向前台询问,她的手指会惯性地指向对面的龙岩牛肉汤,或是附近的永春粿条。值得欣慰的是,这里的空气并没有受到摩托车尾气的影响,尤其微雨过后,葱郁的森林将这里变成了天然氧吧。初次抵达德化的人容易感受到轻微的冷冽感,这因为它就蜷伏在戴云山的脚下——这条海拔高达1856米的山脉,被人们称为“闽中屋脊”,传说山上有罕见的四脚鱼、角怪和百年绽放一次的莲花。蔼蔼的雾气和白雪营造出宁谧的氛围,与山下光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但喧嚣背后总有恒定的因子。在德化西门有家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理发店,理发师依然用着手动剃刀,完事之后跟客人说声慢走,就接着坐在摇椅上打哈欠。热闹的三角街演变成了服装街,虽然各个门店播放的音乐都十分劲爆,但总有人喜欢光顾路边的小摊——讨价还价,已是购物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一位整日在德新街转悠的老人总是回忆起解放之初的老街,因为那时街道清洁、安静,还有很多造型别致的木房子;不过他觉得现在也挺好。他总是去那家做姜母鸭的老店。开店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喝的是德化自产的红酒;不久前孩子生病,他们又按照传统习俗,请和尚做了一场法事。尽管生活在瓷都,但德化人从来没有买陶瓷的习惯。“买陶瓷?回去父母肯定要说,传出去让人笑话。”那个在陶瓷街工作的店员说,买卖是一回事,但本地的风俗是相互赠送,迎来送往家里早已是琳琅满目。

建成于2004年的陶瓷街则是小城主打的新名片,如今俨然已成为最繁华的区间。它位于德化市中心龙鹏街上,长约500米,汇聚了上百家陶瓷店,集旅游、商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这些陶瓷店多数是工厂的直营店,背后甚至有自己的陶瓷研究所。往来者除了游客、藏家和商人,还有从寺庵赶来购买法器和日常器具的僧尼。日用陶瓷的销量远大于工艺陶瓷,而白瓷则尤其受到欢迎。这自然是因为德化白瓷的声名在外——几乎所有德化人都知道这赞誉的俗语:“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而店员在展示时也总会把陶瓷带到灯光下,随手轻弹几下,带着自豪以及不易觉察的诱惑。

陶瓷店店员是德化最常见的职业之一。这是一群年轻清秀的本地姑娘,有别于摩的司机群体的另一组小城肖像。她们热情而开朗,脸上都呈现着自然、饱满的微笑,这种微笑和店内陶制茶宠的表情相映成趣。她们身兼讲解员、销售和收银员的多重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堪称陶瓷街的守护者,支撑起整条街的人气。对于游人而言,他们的角色比老板更为重要,虽然她们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就是来自老板的叮嘱,比如对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执行——批发商要比买几件的客人多享受三折的优惠。店员们会在一开始坦诚地告诉你这一点,然后一视同仁地热情介绍。她们在这里工作并不仅仅为了生活,也出于对故乡和陶瓷的热爱。毕业于陶瓷学院的李苗毕业后就在一家以设计出名的店面里工作,她的男朋友则租了一个陶瓷工作室,正在努力雕琢、推出自己的陶瓷作品。这位刚出茅庐的工艺师雄心万丈,对德化市场略显失望:“太过标新立异的陶瓷在德化还是没有市场,工艺陶瓷的话,人们还是认可有名气的大师,不太关注新人。”他把自己的未来押在了上海、北京的市场,却表示不会离开这座小县城,“德化这里毕竟有这个氛围,能让人学习”,在无人光顾的时刻,店员变成了橱窗里的模特,自己泡上一壶茶或者对着电脑发呆。在午饭后的闲暇里,“心茶印器”的小王与隔壁“越窑”的小林各自无聊地翻看网页,出于身份限制,她们不可能搬出椅子在外面聊天,而只能通过互联网隔墙对话。从另一方面来讲,保守商业秘密的行业准则也阻碍了她们的交际。

德化所有工艺美术师和工厂老板都头疼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东西刚放上店面的架子,其他店面不久就有了仿品。心茶印器的陶瓷产品因为设计独特,经常被同行抄袭。老板兼设计师吴金填说:“抄袭是德化陶瓷比较严重的问题,设计上的创新远没有跟上技术的创新。”现在,德化许多工厂和店面都在强调一个词:专利。每当研发出一个新产品——譬如说旋转一下即可完成冲泡的茶杯,他们都要申请专利。于是,每家工厂都有值得骄傲的几十项专利,就展示在他们店面的墙上。当然也有从不担心被抄袭的工艺美术师,他们的店面里悬挂着世代传承的荣光。许瑞峰,德化工艺美术大家许兴泰的儿子,在他自营的泰峰陶瓷店里,展示的除了有许兴泰本人的作品“渡海观音”系列之外,还有独创的“宝石釉”与“中华红”。

吴金填堪称德化陶瓷届的异类,似乎对所谓“专利”乃至商业上的经营并不太上心。他更像一个中国传统的隐逸派艺术家,如昔日王维那样与僧人唱和,他自己谦称:“无非是孤独地挣扎在山林里而已。”他的创作空间位于德化郊区仅存的龙窑旧址——龙窑是中国南方传统烧制陶瓷的土窑,因以山势而建呈长条形而得名,烧制需要消耗大量木柴。2009年,当德化县普及电窑,准备推平龙窑,吴金填却看到了“活化石”的价值,呼吁保留下来,并在此处成立了“月记窑当代陶艺中心”,一则自己创作,一则邀请对陶瓷文化有兴趣的人共同体验。两年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心茶印器”,“以适世的方式解决人生与创作”。如今他在山坡上重新搭建了一处别院,每日泡茶,并写作一本梳理德化白瓷渊源的著作。

曾有一段时间,吴金填与一位“行脚僧”往来密切。此人也像他一样在戴云寺旁修建了栖所,并四处行走募捐修缮寺院,不时来到“月记窑”饮茶聊天。这倒激发吴金填思考德化陶瓷与民间之间的联系。在他看来,德化陶瓷既呈现了民间的佛教信仰,经典的造型达摩与观音都是如此,同时陶瓷文化不断积淀,又成了小城本身的一种信仰。就在2012年的12月8日,县城20公里外的戴云寺举行了一场千年大典,寺院外墙金红的公告牌上写着“瓷国佛山盛事”等几个大字。寺庙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唐代时来自印度的大和尚释知亮曾来此游玩数年,因而被奉为该寺的鼻祖。据当地报纸后来的报道:德化的六位部级大师为庆典设计了55套陶瓷作品,其中50套作品供广大收藏家、爱好者认捐,善款用于戴云寺基础设施建设和德化的道路建设。现场锣鼓喧天,龙狮起舞,好不热闹,来自开元寺的方丈道元还为释知亮的陶瓷塑像洒水开光。而紧接着,狂热的现场围观者,很快就把带有祝福意味的陶瓷抢购一空了。

和泉州一样,德化是一个有信仰而包容的小城,但这并不会轻易地陷入狂热。尽管这里没有电脑城,但却不可思议地拥有一家叫做“憨鼠社区”的本土论坛。在这里,有人出谋划策抵抗“全能神”,号召大家拍下传播者的照片进行“人肉搜索”。德化县作家协会在这里主持了“瓷都文学”的栏目,鼓励人们写作,遗憾的是他们提供的还是1990年代风格的范本。

这是一个轮廓日益丰满的小城,415家食杂、便利商店,散布在城关各个区间,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这又是一个缺乏娱乐的城市,仅有的一家电影院因为建设瓷都广场而被拆除。如今人们除了去新华都购物,便是在广场漫步。老年人在潺湲的沟渠边跳健身舞,孩子们则在打羽毛球。高中生喜欢窝在网吧里打游戏,时常彻夜不归。以至于当地日报隔三岔五就报道健康娱乐、健康成长的话题。下雨天,街道上的摩托车变得异常稀少,红绿灯边的交警开始放松下来抽一根烟。而在街头密布的各式小店中,人们懒洋洋地看着电视或者拨弄手机,没有人开口说话,在这陡然的安静里,就连黄毛犬也变得无精打采,软沓沓地趴下,看上去比那些休息的人们更加百无聊赖。

德化旅游局在努力举办大型活动招徕游客,“陶瓷体验”与“生态乡村游”的两张牌早已打出,但客观来讲,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多数德化本地人来说,这里四周是山,所能欣赏的无非是起伏的绿色曲线,小城并不繁华,工作辛苦而且选择不多,满大街的摩托车整日轰鸣不已,而且房价又超过了大众平均购买力——就连旅游公司的业务员都用惊诧的眼神看着想要深度游的人:“什么?三天?我们这里最多只有两天的旅游项目。”而曾经做过教师、导游,如今在德化旅游局负责市场营销工作的许科长说:“其实德化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只是配套我们还在努力完善。”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交通,在未来德化的路面上,不能只有三路公交车和十几万部摩托车轰隆而过。

德化的官方网站如是总结“德化精神”,或者说德化人的性格:“崇文尚德、包容善化、传承创新、敢拼敢赢。”但仍有一种最可贵的东西未被发掘。在今年26岁的技工林永祥看来,德化就是自己的瓷都。从19岁开始他就在本地一家陶瓷工厂上班,从小工一直做到技师,多少年来不允许自己有失误损坏一个胚胎,只因为他觉得“做陶瓷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而每天凌晨起床的100多名环卫工人,也没有放过路面的任何一个烟头。这是一种持久的氛围造就的荣耀感和自尊心,已超越了工种与等级,而源自自身在小城中的存在感。坚守在喧嚣背后,保持笃定,一座美好的小城才会跃然而现。

上一篇:舟山港口发展对上海港吞吐量影响 下一篇:宁波港VLCC引航中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