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6 10:52:17

从学生体质下降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摘要】经教育部检测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呈连续下降趋势。造成学生体质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不能一一论述,本文就从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入手,来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目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

【关键词】体质 体育课 问题

一、学生体质下降概述

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根据2000-2006年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身体形态指标是上升的,也就是身高,体重,胸围迅速增长,而在体能(尤其是在弹跳,爆发力,耐力方面)心肺功能、超重与肥胖、近视率这四个方面却持续下降。

二、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喜欢体育,乐于运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从事学校体育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在全面贯彻新课标的今天,笔者想主要有两个方面:(1)体育课内容陈旧。(2)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度不合理。

2.体育课没有完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于腻爱,让他们养成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孩子是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的。据调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的主要原因中怕跑步、怕苦、怕累就占了29.54%。

3.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体育课被一些老师甚至领导认为是“豆芽科”,可有可无,因此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向体育课要时间也便成了合理借口。一项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0.5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高中学生最差,只占12.5%,而最好的小学生也只达到22.6%。

三、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的关系

从以上对体育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育课对学生兴趣的抹杀,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班级授课制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缺失,让学生害怕体育课的大强度,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时间,也给学生一种错误假象,那就是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目的的不确定,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操作实践上的混乱。体育课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质长期地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因而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

四、建议与对策

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升华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兴趣是吸引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应该是热爱体育运动的,他们也需要以体育运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然而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持久锻炼。只有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学生才会采取积极的锻炼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时刻关注自身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观。

2.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地去从事它,不要因为一些人对体育的轻视,而轻视我们自己,我们能够在这一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全面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其次,还应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3.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蓄,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科学方法论和美学高度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去掉一些比较陈旧的,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项目,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青少年喜欢的体育项目。比如说轮滑,踢踏舞,跆拳道等等具有现代元素的体育项目。

4.体育班级授课制应该改革。目前的体育课是以班级的组织形式上课的,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由性,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练体育项目,而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给安排的运动项目,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昱.论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2006(04).

[2]刘大伟.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J].家庭医学.2006(04).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上一篇:浅析高中数学课堂变教为学的实现路径 下一篇:倾听,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