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舍本逐末

时间:2022-10-26 09:23:11

远在天涯的游子从不会忘记魂牵梦绕的家乡,然而今之国人身在故土,却将学习西学作为第一要务,张口已诵不出半篇诗文,在走向发展的过程中舍本而逐末。国学危哉?国学危哉!

有多少人邯郸学步,不学中国文化,跋山涉水到大洋彼岸去接受那“先进教育”,满口洋文说得流利,下笔却没几个工整的中国汉字。一张张中国面孔,却不习汉字,不说汉语。可笑!可悲!

有多少人东施效颦,自以为是“外国通”,然其实际不被任何国家所接受,他们在心灵上是没有故乡的。过分学习外国文化而忽视了自身传统文化,沦落到如此一个失落而尴尬的境地。

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融合的今天,我们的文化该如何求得发展?历史以及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固本而纳新,切勿舍本而逐末!

在面对文化交融时,楚人没有舍本逐末。他们西通波斯,东融中原,但始终秉承着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韧性格,最终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生生不息的楚国精神。凭借着“抚有蛮夷,以属华夏”的大国胸襟,从偏居一隅的小部落发展成泱泱大国,最终东渡黄河,入主中原。

在面对文化交融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生没有舍本逐末。在坚持“仁”和“礼”的儒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他们广泛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固本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在面对文化交融时,蔡元培没有舍本逐末。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时期,北京大学不乏陈独秀、胡适、刘半农等激进的新文化运动者,也不乏黄侃、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他既没有把学生变成盲目宣传外国文化的激进分子,也没有使他们成为只知“之乎者也”的官老爷。他在吸收新文化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国学功底,使之成为新时代的“中国人”,而非有着中国面孔的“洋学生”。

怀古而后视今,不知蔡先生目睹中国教育之现状、中国学生之现状将何等痛心。英语教育越来越早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许多孩子未出生时就已在接受英文儿歌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在孩子天真烂漫的小学时期就削尖脑袋将其送入英语补习班。举家移民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孩子在外国出生、外国长大的现象日趋普遍。在中国的高中,许多理科学生甚至说不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还毫不在意。

侵略一个国家的方式不一定是战争,而往往通过文化侵略使其渐渐失去民族精神和血性。中国国学危哉!中国文化危哉!看着孔夫子那慈祥的面容在外国文化大潮的冲刷下渐渐隐去,我不禁捶胸顿足!我不禁痛哭失声!

发展离不开纳新,更离不开固本。切勿舍本逐末啊!切勿舍本逐末!

【评点】

这是一篇感情充沛的文化散文,读来令人动容。考生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立意为固本出新,见识已胜一筹。文章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怀古论今,纵横捭阖,文化色彩浓郁。语言饱注忧国伤时的情感,干净洗练,令读者在沉痛中反思,在反思中奋起。

上一篇:基于提取效率和成本控制的红参提取工艺多目标... 下一篇:人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致胜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