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分析及作品感受

时间:2022-10-26 09:03:39

技法分析及作品感受

【常考题型】

一、指明写作技法。如:

例1 (《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2014年吉林卷)

解题策略: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为使作品更好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常见的有设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答题时只要从中选出合适的写作方法即可。

二、结合选文分析写法的作用。如:

例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014年江苏苏州卷)

解题策略: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写作手法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先指出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其作用。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表达的情感以及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去分析。

三、选择分析写作手法正确(或者错误)的项。如:

例3 下列对《唐雎不辱使命》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014年山东泰安卷)

例4 下面(对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袁宏道《初至西湖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2014年江苏徐州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比较全面地考查同学们对文本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极其表达效果的掌握情况。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逐项分析辨别,仔细筛选。

四、选择与文章情感相近的诗句。如:

例5 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14年山东烟台卷)

解题策略:本题属于拓展延伸题,主要考查体验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先要分析例句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逐项分析四句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选出合适的项即可。

五、写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如:

例6 这则故事(《韩生料秦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集思广益

(2014年上海卷)

例7 【乙文】(清・林纾《湖之鱼》)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014年湖北宜昌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阅读作品的感受,从中悟出道理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分析形象的特点,尤其要关注文章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并翻译过来,就可以从中悟出道理。

六、写出作品启示。如:

例8 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201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

例9 选文(《送东阳马生序》)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且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_________感悟:_________

(2014年北京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理解作品内容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需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写出自己独特的启示,所写的启示要与文本内容有关,切不可脱离文本。

七、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如:

例10 请联系当今某些社会现象,谈谈这则寓言(《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有什么现实意义。(2014年山东滨州卷)

例11 作者在文中(《岳阳楼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2014年湖南衡阳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写出作品的现实意义,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感悟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既要围绕文本内容,又要结合社会现实分析比较,找出与现实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其现实意义即可。

八、阐明观点。如:

例12 文中(清・唐甄《琢冰》)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014年浙江台州卷)

例13 你怎样看待(《王罴性俭率》一文中)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014年广西南宁卷)

解题策略:这类试题主要考查阐明观点的能力。答题时先要明确表态,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观点一定要明确,切不可模棱两可。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或者社会实际,阐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

【阅读闯关一】

公叔子巧谏

公叔文子①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②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③,下喑则上④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顺针缕⑤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⑥,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注释】①公叔文子:人名,复姓公叔。②公叔子:人名。③喑:哑,不能说话。④上:指朝廷。⑤缕:线。⑥仓廪:仓库。

1.公叔子对公叔文子的劝谏表明君王应该______

_______。(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2.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叔子是用什么方法对公叔文子进行劝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叔子的行为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有什么借鉴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闯关二】

读书忌二物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①。暗疏②之,亦不甚失③。然负④此自放⑤,喜从⑥饮酒滑稽⑦者游。旬朔⑧之间,把卷⑨无几日,故虽有强记⑩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11}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12},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13}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14}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15}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16}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诵:背诵。②暗疏:偷偷放任。③失:错误,这里指“有错误”。④负:倚仗。⑤放:放任自流。⑥从:跟随。⑦滑稽:巧言善辩。⑧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⑨卷:书。⑩强记:记忆力很强。{11}比:近。{12}惩艾:惩戒。{13}殆:大概,几乎。{14}寻绎:反复推求,思考。{15}故: 所以。{16}败:损害。

1.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二物”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阐明“读书忌二物”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一句诗来概括作者所写的内容,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你,读了本文之后有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用好感动人物素材 夺取考场作文高分 下一篇:“论据充足,论证有力”作文升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