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10-26 08:43:50

大学英语教学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摘要】在日益密切的对外交往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以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全球化趋势下国家间的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不同造成人们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说话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交际过程因文化差异所引发的误解频繁发生折射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之间的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不仅涉及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要使交际成功,避免冲突与误解,就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明确提出,“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目标提到“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因此,在外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英语语言知识的培养为主线,对文化内容的传授非常少,跨文化交际教育远远没有达到所需的水平。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薄弱环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上对文化教育不重视。现行的大学英语课本编排是语言知识一统天下,文化篇目较为分散,数量极为有限,结构和内容都侧重于纯语言知识,大量内容是机械性的词汇与句型训练,文化知识的比重偏低。

其次,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由于受传统教学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影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尤其是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很多英语教师形成了固定的、以纯语言教学为全部重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仅仅满足于分析英语的语法结构、单词含义、句子结构、段落章节等,并未重视词汇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补充。但语言并不是固定的无文化内涵的文字符号,也不只是僵化固定的语法规则、句子框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语言只有与其赖以存在的文化相结合才能成为活的语言。仅仅依靠词、句、篇章的分析无法使学生真正体会隐藏在语言后的更为深刻的文化层面上的含义,学生学的是孤立的语法知识,缺乏对英汉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不能品味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也不能体会英语的精妙之美。

再次,部分英语教师缺少文化教学意识。受制于自身英语文化积累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系统知识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的讲授较少或者没有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由于不能敏感地捕捉语言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有效做到把语言的文化内涵融入到语言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融合并内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学生重语言知识学习,而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习惯了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的课堂,尽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但这些大多是围绕着四、六级考试进行的专项练习,与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交际关系不大。学生们更多地侧重于语法、词汇、句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尽管有扎实的语法基础,但在语言理解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的文化,学习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知识的传递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准确的语言知识,并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要求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应注意以下策略:

第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担必将落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上。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亲自感受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体验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体验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将国外的亲身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生动、鲜活的文化素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的理论,参阅时代感较强且能够反映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及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等内容的书刊报纸,不断丰富自身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加强跨文化学习及实践

教师要结合讲授内容,注意社会文化内容的导入,引导学生从大量阅读和视听材料中汲取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扩充学生跨文化视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习内容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并中西方文化异同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清楚明了地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新视界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第二单元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她男朋友刚下飞机,到北京的四川火锅店吃饭的情景。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在饭桌上经历了各种迷茫和困惑,吃火锅的经历完全可用不解和折磨来形容,甚至还提出了“他们是怎么知道哪片肉是自己放进去的?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放进去的那些呢?”这个让中国人啼笑皆非的问题。针对这位外国人的问题我们能够非常容易的捕捉中西方饮食习惯的不同。对于此部分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课堂展示的形式对比中西方饮食差异,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在有了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再读文章便更容易理解那位外国朋友的困惑了,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搜索、分析、阐述资料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内外开展跨文化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语境氛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参加“英语角”,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教面对面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口语和听力能力有所提高,通过与外教的交流,学生还能够学到在课堂上

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在课外定期开展一些中西方文化的讲座、英语短剧大赛等跨文化活动,营造跨文化氛围,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空间,让学生在本土文化氛围中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

第三,利用视听直观教学工具,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

英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直观的视听工具,有选择性地观看英语新闻、电影、电视等资源。视觉和听觉双重冲击的直观方式可以激起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兴趣,使学生在观看中不但领略到异国风土人情,同时又可以领悟英语文化的内涵。教师可在课堂上采取音频和视频结合、课堂典型讲解的方式,分析新闻或影片中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扩大文化视野,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立体地、形象生动地、全方位地了解英美等国家的地理概况、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交礼仪等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切实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唤醒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学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得到的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从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费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指探讨法[J].中国外语,2006,(6).

[4]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档案袋评价综述 下一篇:中学数学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课堂互动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