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6 07:41:45

贫困地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山西某省级贫困县为例,全面了解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情况,深入分析贫困地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小学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贫困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2-0008-03

近两年来,笔者(王云)被山西省委派往某省级贫困县挂职锻炼,任副县长,分管教育、科技等工作,因此有幸借工作之便,先后深入全县8个乡镇、30余所学校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方法,全面调查分析该县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内容

该县共有小学33所,其中县城4所,乡镇所在地8所,其余在乡村。本次调查共选6所小学(县城2所,乡镇所在地2所,乡村2所),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每所县城学校随机抽取30名教师,每所乡镇学校随机抽取20名教师,每所乡村学校随机抽取1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实际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100%。

调查的主要内容:学校软、硬件建设及使用状况,各学科教师现状,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现状,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培训情况,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校软、硬件建设及使用率

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小学中硬件不足仍是教师遇到的首要问题,其次是软件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同时,在调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时(见图2),我们看到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案例、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及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所占的比例较大,改善学校的教学硬件所占比例较小。由此可知,要想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软、硬件资源,更要有相应的“潜件”,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2. 各学科教师基本信息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教师中等专科学历的居多,小教一级职称也为数不少。这样的比例表明大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具有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

3.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在调查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了解程度时,达到比较了解的仅占11.67%,有所了解的占到60%,可见大部分教师对于“整合”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还有10.83%的教师表示从未听说过“整合”的说法,这值得我们深思。

在调查教学中教师是否愿意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时,有63.7%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使用信息技术(如图3),而没有一个教师非常愿意应用信息技术。在访谈中我们就此题还做了进一步了解,教师不太愿意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技术欠缺,在访谈中有位老师说:“我也不太会用,不会用还不如不用,而且用它讲一节课,需要太多的时间,太费事,没那么多时间制作课件,我们每天要备课,批改作业,批改作业量学校是有规定任务的。”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不太愿意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这种淡薄的意识,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提起“潜件”建设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我们在调查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作用”的看法时,大部分教师又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有很大作用(如表2所示),并且没有一位教师认为是不起作用的。

4.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教师与学校是否参与和开展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培训活动,对教师能否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着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教师中有70.83%的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而且学校也开展过相关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如表3所示)。这表明学校、教师在观念与行动上都有着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由于事后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5.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教师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从表4可看出,教师对常用软件能否熟练使用的回答中,选择“在他人帮助下能使用”和“基本会用”这两项所占比例较高,“非常熟练”这一项的比例仅占10.78%;教师在教学中常用到的软件仍是office办公软件,而对于一些能制作出表现动态过程、直观形象、便于理解的教学软件(如Flash、几何画板等)用到的很少;教师在个人搜索能力方面也不容乐观,仅有37.04%的教师能以一般速度准确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绝大多数教师在搜索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仍是最基础的课件制作技能。67.41%的教师需要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同时,53.33%的教师急需掌握有效使用课件的策略。在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一线教师希望有现成的配套课件或是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他们制作课件或是帮助他们一起做。可见,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个人信息技术能力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1.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整合”工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实践和探索过程,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未来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必须共同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整合”的具体实施情况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积极参与“整合”,共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信息化道路,不要让“整合”只流于形式。

2.硬件与软件建设必不可少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学校都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的状况。调查学校都有计算机教室,但是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配备比较少,有的学校几十个班级只有1个多媒体教室,而且设备老化、故障时有,老师想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却苦于排不上队、自己不会解决故障,建议学校给每个年级配1个多媒体教室,这样既节省资金又能使资源合理利用,如果资金充裕可逐渐增加。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数量不足,且联网数量少,教师使用不便,也是教师不积极参与整合的原因之一。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教育资源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优秀的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和学习平台等,这些资源的建设可由本校技术较好的教师开发,也可以与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建设。

3.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整合”的关键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相关的培训。目前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相关的培训,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培训针对性不强,没能真正解决实际所需,培训之后也未应用于实践加以巩固,因而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作用不大。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分层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给予不同层次的培训,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择培训内容;还可以采用模块式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问题。除了让教师参加统一的培训外,还可以进行校本培训,各个学校均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较好的教师,可以由这些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一些实践动手、教学设计培训,培训时一定要结合本校的课程实际进行。高等师范院校(如: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雄厚,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有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可以为本地学校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指导,还可以跟一线小学教师合作开发教学软件,满足当地学校“整合”所需。

结 语

本文以山西省某省级贫困县为案例,采用听取情况介绍、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了解等多种方法,对该省级贫困县的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情况作专题调研,从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贫困地区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思想观念、软硬件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本文是以一个县为对象开展研究的,但分析和总结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对贫困地区均具有普适性。

上一篇: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 下一篇:震撼之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