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冠尾线虫病的诊治

时间:2022-10-26 06:33:10

摘要:对建平县部分养猪场户猪冠尾线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养猪户提供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冠尾线虫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5-0014-01

1 发病情况

建平县万寿街道李某饲养基础母猪30头,仔猪69头,育肥猪48头,种公猪2头。于2006年6月初开始发现有13头仔猪皮肤有结痂,随后发现6头育肥猪皮肤结痂粗糙,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呈“癩皮”样,略有痒感,同时伴有运动失调,应用抗生素无效。母猪产后断乳30 d有15头出现不,尿中有白色混合物。全群采食量略有减少。病程20多天后出现6头仔猪死亡。

2 临床症状

2.1 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

一般情况下仔猪出生7 d出现症状,严重的出生就会有症状。首先皮肤发红,仔细观察皮肤有红色小疱疹,多数在嘴、鼻、耳根、背侧,个别在尾部。之后皮肤粗糙,结痂后转灰黑色,有轻度的痒感。仔猪表现不安。病初有食欲,比较活泼,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食欲减少或不食,体温升高后死亡。皮肤外观呈“癩皮”病或呈渗出性皮炎。严重的皮肤呈黑煤焦油样外观。

2.2 育肥猪(体重25~40 kg)

首先在耳根皮肤溃疡,形成结痂,腹下两侧,股内皮肤有红色突起丘疹和小结节。皮肤呈湿疹,有痒感,有食欲,严重的出现运动失调,后肢僵硬,排乳白色混浊尿液,有的出现血尿。

2.3 成年母猪

食欲正常,不安,皮肤痒,特别在腰部和臀部两侧皮肤无毛。背部皮肤粗糙呈“鱼鳞”状,背毛粗乱,鬃毛有黄色油脂渗出,母猪尿中常有一股白色粘稠絮状物。母猪不,不明显或不让。出现屡配不孕。

3 剖检变化

皮肤结痂裂痕,呈黑色。腹腔液增多混浊,肝脏肿大,表面看到有绿豆大小的坏死灶,略凸于脏面。肾脏肿大,色淡有出血斑点。切开肾盂有脓性坏死灶,有的输尿管壁增厚,膀胱内有脓性炎症。 4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初步诊断,采集肝脏坏死结节和肾盂化脓物压片镜检,可见幼虫虫体细小呈锥形,可确诊为猪冠尾线虫。

5 治疗和预防

(1)对于体温略高,采食量减少的病猪要对症治疗。黑美头孢3 g/支,50 kg体重用1支,用热毒快克针剂稀释,每天2次,连用3 d。同时皮下注射驱虫一次净(复方伊维菌素)0.03 mL/kg体重,每5 d一次,连续应用3次。

(2)对于有采食量的猪皮下注射驱虫一次净,剂量同上。同时用伊驱全(0.6%复方伊维菌素)拌料,每100 g拌料150 kg,连续饲喂14 d。在圈舍清洗后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杀死虫卵。

6 小结

(1)要做好鉴别诊断,如渗出性皮炎,疥廯,磷缺乏症等病,由于个体不同虫体运行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通过仔细观察就能确诊。

(2)根据该虫的寄生部位的特殊性,幼虫从感染到达寄生部位时间长的特点,制定治疗方案时也要坚持连续多次给药的方针,同时每年进行定期驱虫时也要延长给药时间。

(3)对于发病比较重的猪治疗初期会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所以要坚持3~4 d之后情况就会好转。

(4)由于该病幼虫是通过皮肤传入机体内,极易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在做疫苗免疫之前应提前7~10 d进行驱虫。同时要做好粪便的堆积发酵,圈舍定时撒漂白粉效果更好。

上一篇:浅谈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思考 下一篇:一例兔瘟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