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崛亦是美

时间:2022-10-26 06:09:14

摘要: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分支,这一文化现象对于绘画艺术亦有深远的影响。从五代贯休、北宋梁楷,再到明清奇文化在绘画艺术领域大行其道。这个以怪为美乃至以丑为美的历程中,涌现出了徐渭、山人、郑板桥等中国文化奇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情继承了奇文化的精髓,开创了中国绘画的新路。

关键词:奇文化 中庸 中国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一、什么是奇文化?

奇文化这一提法并不多见,但是奇文化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化之中,且为其中一个重要门类,这是不争的事实。何谓之奇?《说文》云:“奇,异也。”《国语•晋语》云:“奇生怪。”总揽中国文明,固然以儒家的中庸、中正为正统,但是奇文化的生命力却从未因此被扼杀。从《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到《唐传奇》的诡异情节,再到《西游记》的横空出世,无一不是古代奇文化的典型代表。

可以说,奇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一直相伴相生,这与汉代之后儒家审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相互矛盾,很多奇文化的代表人物自己就是当时儒家正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不过,在艺术界奇文化并认真研究奇文化的同时,我们看到这种承认与研究大多局限于文学艺术领域,而很少涉及视觉艺术领域。即使奇特如徐渭、山人的绘画,研究者论及其艺术风格的特立独行时,也大多着眼于其个人际遇,而未能从中国古代整个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研讨。这或许是出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角度,为既有的观察视觉所局限,未始不是一种遗憾。笔者试图从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角度,论述中国奇文化与古代绘画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奇文化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之关系

众所周知,温良敦厚不但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国最为正统的审美标尺。《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屈原那些富有浪漫主义的诗文会被班固批评为“皆非法度之致、经义所载”,这正是儒家反对“怪力乱神”、崇尚雅致平和的审美标准之体现。但是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正如《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当社会长期为一种审美角度所主导时,难免会出现对该标准的叛逆,尤其是当社会出现剧烈变革时,这种一成不变的审美角度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审美的需要。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就是打破旧有标准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丑为美,以怪诞为潇洒,反而赢得社会的满堂彩。可以说,“中庸”是一种美,“奇崛”同样是一种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既针锋相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一种相互补充。

单就中国美术发展来说,这种相互补充的审美现象同样自古就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雕塑雕塑大多以佛教故事为主题,却充斥着鲜血、杀戮与残骸。经过唐末乱世,五代画家贯休就让当时的人们大吃一惊,“其画像多作古野之貌,不类世间所传”。北宋梁楷是一个院体画家,但是他颇具魏晋风度,行迳特异,人称“梁风疯子”,其绘画作品同样是不拘法度,自成一派。《泼墨仙人图泼墨仙人图》来看,画中人物五官纠结成一团,姿态极其古怪,但是整体风度却跃然纸上,可谓典型的“以怪为美”。

如果说贯休、梁楷等人只是绘画界传承中国奇文化的特例的话,那么明代后期出现的徐渭、陈洪绶、山人等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仔细审视这个年代,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中国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年代,也是一个“奇人”辈出的年代。哲学方面出现异端李贽,轰动一时;戏剧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直接讴歌性灵;文学方面,吴承恩的千古奇书《西游记》石破惊天。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绘画艺术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奇特代表”,而且这是一个远比前述代表人物更加奇崛的人物,他就是自称“畸人”的徐渭。

徐渭之奇在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徐文长传》中有生动描写,他快乐时“性通脱、多与群少年昵饮市肆”,他自杀时“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这样一个奇人,在绘画上同样是特立独行,他视绘画成法为矫揉造作,坚决予以摈弃。他任性而为,以泼墨手法浇胸中之块垒,他笔下的墨竹与梅花似乎都具备了生命,饱含他对人世的控诉,对理想的追求。

明末清初,徐渭的老乡陈洪绶同样是一个怪到不能再怪的画家。他“讲性命之学,已而纵酒狎妓,自放头面,或经月不休。”他的绘画以夸张的人物造型表现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笔法上承贯休,充满个性。而继承徐渭画风的山人朱耷更是堪称狂狷,时常是“意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山人的绘画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闻名,乃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

到了清代,绘画领域的奇文化仍在发扬光大,代表人物就是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最著名的郑板桥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取得,真可谓对“怪”的自觉追求了。黄慎的作品则大量以乞丐、流氓乃至残肢为形象。他就算是以正统人物为题材的《东坡观砚图》中的坡形象也委实丑怪落魄,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总之,自明末之后,奇文化的大繁荣在绘画上得到充分体现,上面列举的代表人物也仅能是管中窥豹而已。值得注意的是,以徐渭、山人、扬州八怪为代表的“奇人”,他们绝不仅仅是社会偶然出现的个性人物。明末之后,中国封建知识分子开始从新的角度思索人生和家国命运,他们不再满足持重温良的处世原则,表现在哲学上是个性解放的思潮,表现在审美上则是追求别样的审美意境。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背景下,这些画家脱颖而出,为中国绘画的“奇崛之美”奉献出自己的才情。

毋庸置疑,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部分。在研究奇文化时,对中国奇文化做一个整体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理解艺术形式。否则,我们难免会将艺术家“奇崛之美”等同于“丑怪”,乃至在艺术创作于欣赏中走上歧途。另外,我们看到,在西方艺术中,同样存在着以梵高等人为代表的“奇”文化大师。系统研究中国的奇文化将有利于我们我们与西方艺术进行比较研究。

上一篇:浅析武氏祠画像石的装饰艺术 下一篇: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看书法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