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快乐课堂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26 05:11:58

职业院校快乐课堂建设的思考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感,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本文从快乐课堂的内涵、建设途径以及建设快乐课堂的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提高职业院校课堂的效率,改善师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关键词:职业教育;快乐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73-03

作者简介:王承欣,男,硕士,高级讲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教德育研究及教学管理研究。

据调查,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的倦怠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不了成就感,对驾驭课堂充满无奈。体现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缺乏,感情对立。学生在课堂上倍感枯燥,沉闷乏味。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建设快乐课堂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快乐课堂的内涵

“快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感到幸福和满意。所谓的快乐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感到幸福和满意的课堂。快乐课堂包含教师的快乐和学生的快乐。教师和学生的快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只有快乐的教师才会有快乐的学生,只有快乐的学生才会有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又会促使教师快乐的教学,这样才会形成快乐课堂的良性循环。从而做到教师能够快乐工作,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由此可见,快乐的教师是建设快乐课堂的前提,是建设快乐课堂的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途径。职业院校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教师并传递快乐呢?

二、如何成为快乐的教师

1.教师一定要有目标

有人生目标的人,会感到心理很踏实,生活很充实,注意力也会神奇地集中起来,不再被繁杂的事干扰,干什么事都显得成竹在胸。人生没有目标,就好像航船在大海中失去方向一样,要么随波逐流,要么在海上打转,永远到不了海岸,还会产生焦虑、苦闷等一些不良的情绪。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优秀与平庸,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

教师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培养为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就是心态阳光健康的人,就是具有扎实专业功底的人,就是善于将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人,就是不断反思并进行行为研究的人,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的人。

对有目标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成长的需要。当一个人整天叫苦叫累时,再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无趣,即使不卖力气,也会感到筋疲力尽。反之,情况则大为不同。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总是不甘心于本职工作,今天想经商,明天想从政,沉迷于自己无法掌控的幻想,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毫无兴趣,毫不用心,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一事无成。心理学告诉我们:对自己缺乏基本定位,是一种内心软弱的表现。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可以自行掌控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更加合理地安排使用时间,倾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感情在教书育人上。教师要把精力一直放在教书育人上,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涉猎新知识、新理念。

2.教师要有包容心

快乐是建立在从容和自信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如果对教育工作包括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一知半解,充满恐惧,是不可能有轻松快乐的心情的,当然就谈不上快乐课堂的建设了。对教育对象发自内心的爱是教师研究教育规律,建设快乐课堂的内动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学生相比较,学习基础是差的,行为习惯是差的,但是,他们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却是有的,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愿望也是有的。教师最不能有的心态是冷漠无情,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是不配做教师的。李镇西说: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学生的缺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改好,今天进步了,不代表明天就不犯了。教师在建设快乐课堂时一定有耐心。深沉的爱心将有利于培养教师对学生的耐心。耐心是以爱心为基础的,有爱心的耐心才是真正的耐心,才是对学生尊重的耐心,而不是无奈之下的忍耐。

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懂得运用飞轮效应原理。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无需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教师前期的倾情投入可能换不回满意的效果。但是只要教师耐心,以真诚的关爱、欣赏的眼光、平等的态度、不断的思考对待课堂,这些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努力就像推动飞轮的每一次努力,快乐高效课堂的轮子就会转动起来。

3.教师要有阳光进取的心态

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在建设快乐课堂时,教师一定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李镇西曾对他的学生说,“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远离悲观情绪,停止抱怨和牢骚,努力把负的力量变为正的力量。

阳光心态的人一定不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是快乐的天敌。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对周围的人和事要求也十分高,总是发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不完美的地方,总是不停地追赶和抱怨,对有缺陷的事物总是不能容忍,长此以往,容易使教师陷入崩溃。

阳光心态的教师是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卓越的人,抛开对失败的恐惧,抛开对现实的焦虑,在失败中反思,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前进,享受当下的生活,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

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人,即使被人认为是完美无缺的人,也只是一种表象,一种幻想,是观察者内心完美主义的对外表现。阳光心态者从内心承认客观现实,承认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同时要发挥积极进取的精神,看到每个人都有向善的一面,都有获得尊重和得到认可的需要。教育学生就是要从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因素入手,关注积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潜能。快乐教师要善待压力。研究证明,适当的压力对人有好处,可以使人奋进。

三、快乐课堂的标准

1.快乐课堂的形式是动静相宜

快乐课堂不是学生花哨的、闹哄哄的所谓展示,不是教师口如悬河、滔滔不绝的口才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启迪。师生在课堂上不断成长,才是课堂快乐的不竭源泉。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如何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首先应想到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等相关的问题。在组织学生的活动时,教师不只是关注听话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而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到学生整体。关注点不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应该是在态度上、价值观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人的发展放在首位。

快乐课堂在表现形式上要做到动静相宜:教师有精到的讲解,循循善诱,不断启迪。将学生理解知识的梯子一步一步搭好,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学生有思考、领悟、讨论交流、训练巩固等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快乐课堂的内容是各有收获

对教师而言,上完每节课都要自问三个问题:一是自己上的这节课内容是否正确完整,上课的水平是否令自己满意,学生是否在这节课中有所获;二是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否有进步,和学生的关系是否更为亲密了;三是本节课自己是否运用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是否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三个方面的反思,有利于快乐课堂建设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收获,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收获,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提升是收获,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增强是收获,师生良好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有收获。

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到新知识,得到新启发,开阔新视野,无疑会增添学生的成就感是收获,学生被认可和被尊重,收获尊严和自信是收获,感受良好的快乐氛围熏陶是收获。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自信和成长。

教师要坚信: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可以持久的快乐,持久的快乐是必须有所收获的。

3.快乐课堂过程是逐步渐进

快乐课堂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但并不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所以一定要抛开一蹴而就的思想。教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建设过程是逐步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中快乐的因素,发现课堂中积极进步的一面,逐步消除课堂中不快乐的因素。不断思考、总结、实践、积累,教师就会不断成长,教育水平就会不断提升,内心就会不断强大,教育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快乐课堂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课堂是联系师生的重要载体,教师若不能摆正心态,主动建设快乐课堂,将会陷入非常苦闷的状态,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教师如果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成就感,学生则不仅学不到知识和技能,还有可能造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建设快乐课堂是一项紧迫而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猛,张英华.教师的幸福在哪里[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2]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4]符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研究[J].新西部,2010,(18).

上一篇: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 下一篇:警察学院体能训练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