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10-26 03:45:55

沙尘暴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沙尘暴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每年沙尘都会侵占大量人类可使用的土地[1-3]。因此,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已成为现今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之一。现将沙尘暴的危害与防治对策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沙尘暴的形成

沙尘暴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可以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是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空气特别混浊,是一种严重的风沙天气现象[4-5]。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以下3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二是要有沙源;三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无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退化的林草地或沙漠均可成为沙源,沙尘经低压和气旋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而飞扬,从而形成沙尘暴天气[6-7]。

2沙尘暴的危害

2.1影响居民生产与生活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能见度低、天气阴沉,影响人们心情,从而降低学习工作效率。沙尘暴还会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影响生物生长活动。沙尘暴的发生会导致牲畜患染肠胃及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对农田作物的影响较大,轻者可将农田的幼苗、种子、沃土刮走,重则导致沙尘大量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8],其可引起多方面的健康损害,受害最重的部位是最先接触沙尘的肺、鼻、眼、皮肤,损害症状以肺部表现最为严重和广泛,其余器官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刺激症状。

2.2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因为沙尘暴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悬浮颗粒,进而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导致大气温度降低,太阳辐射大幅度削弱(约10%),又会影响地球水循环的速度,使其变慢,降水量减少;此外,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导致地球的水资源减少。沙尘暴天气出现时会出现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四处弥漫等现象,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污染空气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2002年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总悬浮颗粒物达到11 mg/m3,落尘量达到了20 g/m2,超过正常值的100倍,超过了国家标准的10倍以上。沙尘暴的影响范围较大,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美国大陆和太平洋,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

3沙尘暴的治理对策

3.1加强对沙尘暴天气的预警能力

随着西部经济实力的增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将会大大增加,通过气象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和各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避免较大的损失。由于西北地区春季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是在大尺度背景下受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激发所形成,具有较大的广域性和持续性,因此建立和健全西北地区反应迅速、紧密协作的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和联防指挥系统是当前可以实施的重大措施。

3.2杜绝破坏植被行为

滥挖中草药对土壤的破坏极大,因此应实施人工种植中草药,严禁个人滥挖中草药,在解决中草药资源不足的同时又可保护植被。

3.3恢复草原植被,减少草场载畜量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圈养舍饲”,进行科学管理,加强防疫指导,保证产量、质量。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对草场引进全方位规划,划分轮牧区,给牧草留下恢复生长的时机,在解决牧草供不应求的草畜矛盾的同时,尽快实现草原植被的恢复。

3.4保护植被,封沙育林,封山育林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在沙尘暴源地禁止滥垦荒山荒地,做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防风固沙,以努力控制沙漠化。以有名的沙荒地区的陕西榆林为例,经过“一封”(封山)、“二禁”(禁止滥垦荒地,禁止滥伐森林)、“三承包”,实现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1.0%上升到59.2%。

4结语

可采取积极绿化荒山、种树种草等方式减少土地的和浮尘,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量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同时,要树立长期治理的思想,将治沙工作持续进行。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扩大植被覆盖率,做好开源节流,植树造林,逐渐恢复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实现西北大地人富、水清、山

绿的美好景观。

5参考文献

[1] 王涛,陈广庭,钱正安,等.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5):343-348.

[2] 李一功.经过全面防治和综合治理,沙尘暴是可以基本消除的[N].中国绿色时报,2001-12-10.

[3] 李栋梁,王涛,钟海玲.中国北方沙尘暴气候成因及未来趋势预测[J].中国沙漠,2004,24(3):376-379.

[4] 魏文寿,高卫东,史玉光,等.新疆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7(2):137-141.

[5] 王涛.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2.沙漠化的研究内容[J].中国沙漠,2003,23(5):477-482.

[6] 陈洪武,王旭,马禹.塔里木盆地局地和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研究[J].中国沙漠,2003,23(5):533-538.

[7] 戴宏丽,董春燕,游晓勇,等.锡林郭勒盟春季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1(5):24-28.

[8] 王海花.沙尘暴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毒理学研究[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1,1(5):42-44.

上一篇:全程消毒防病规范化养蚕管理措施 下一篇:农林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