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行业信息化十强奖

时间:2022-10-26 01:39:33

2011中国行业信息化十强奖

国网信通公司物联网中心

超前谋划物联网

为尽快开展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研究,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信通公司”),从2009年9月起就全面部署物联网技术的研发,组建了专门从事物联网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研发团队。

为推动物联网以及新一代宽带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打造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应用的攻关团队,形成物联网研究的先发优势,国网信通公司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等国内多家从事物联网及新一代宽带通信研发的优势单位,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立了由总经理刘建明任项目组长的课题组。

该课题组主要技术人员历经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封闭式研讨,分析和论证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配、用4个环节的攻关目标,制定了7大应用系统10多个产品、1个一体化平台、1个标准安全体系的开发研究框架。

国网信通公司从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大局出发,从服务于统一智能电网的建设出发,紧跟国际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开拓进取,在系统内率先开展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部署,力争在未来3年内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从事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获奖理由

国网信通以“面向应用、立足创新、形成标准、建立示范”为研究指导思想,在物联网的专用芯片、应用系统开发、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无线宽带通信、软件平台、测试技术、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

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IT助力航空事业

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信息公司")是海航集团旗下从事信息系统服务的独立法人企业。海航集团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行"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原则,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发、实施及维护工作均由海航信息公司负责。

海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技术层次严谨,系统功能完备,规划并初步形成了以集团人、财、物及办公管理、产业集团专业业务支持和产业链资源整合为三条主线的应用平台架构,充分满足集团业务开展和集中管理的需要。到目前为止,海航集团的大型广域网络以海口、北京、上海、西安为核心,已覆盖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集团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70多个,服务器数量超过200台,入网终端达7200多台,用户数量达1.1万多人。

在海航信息公司多年的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基于各种技术平台的专业解决方案,具备了实施大型开发和集成项目的咨询、规划、设计及实施能力。同时在长期的项目建设和服务中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科学、规范化的专业管理模式,并引入世界先进的ITSM服务体系。

公司成功实施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电子政务项目、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企业信息平台、海航集团鹏程网门户、数字化海航运营指标监控系统、海航集团EAI应用集成平台、掌上海航系统等国家部委和大型企业集团信息项目的咨询、规划及实施工作。

获奖理由

经过11年来的迅速发展,海航信息公司已成长为海南省乃至全国IT业中具有相当专业化水平、规范化程度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信息技术公司。公司专业从事提供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掌上应用程序开发、信息产品研发及信息项目实施、IT运营及服务、电子支付技术研发及运营、9507互动数字平台增值服务等多方面业务。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化造就强力集团管控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是以医药科研、生产和服务贸易为主业的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药集团在原医药批发站的基础上一路并购,成就了今天拥有10大主营业务板块的医药企业集团。为增强国药集团核心竞争力,国药集团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推行集团“贸、科、工”一体化战略,全面提升集团的管控能力和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

为此,国药集团制定了IT建设的思路:以集团贸科工一体化战略为主线,围绕集团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求以及新医改需求;在统一信息化规划、集团IT管控体系和标准体系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商业、科研、工业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和集团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一体化运营、全面的集团管控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形成集团信息价值网络;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药集团了集团标准体系框架,并形成了以国药编码为主的信息标准体系。今年,国药集团又将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有效地支持了集团一体化管理的信息集成共享需求。

从药品生产、医药分销、零售、物流到管控,国药集团都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

获奖理由

国药集团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推行集团“贸、科、工”一体化战略。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指导,规范各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国药集团的管控能力、主营业务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打造无线城市群

1999年7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公司”)正式组建。四川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负责中国移动四川省网络发展规划、工程建设、网络维护和经营服务。公司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供差异化服务,除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数据、无线音乐、IP电话、传真、无线高速上网等多种增值业务。

目前,四川公司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10年5月,全省21个市州、所有县以上城市和乡镇实现GSM网络全覆盖;省内高速公路、国家级风景区、热点地区实现连续覆盖;成都以及四川部分地市实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TD―SCDMA覆盖。

为满足四川人民飞速增长的通信需求,从2010年9月起,四川移动投资22亿元实施改善网络质量的“卓越128工程”,在全省新增基站4140个,该工程于2011年3月底完工,将进一步保障和提升全省4000万用户的通信质量。

2010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被工信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城市”,四川移动作为惟一的运营商参加该项目在成都的建设。

四川移动也从7月份启动了全省的“无线城市群”建设,今年将在全省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推开“无线城市”试点,明年将覆盖至全省范围。除了两岸的合作,四川移动在“无线城市”项目的实施中,纳入了“网络+门户+应用”的解决方案,投资100亿元建设“无线城市”基础网络、信息内容、应用和门户平台,承担了推动“无线城市”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责任。

目前全球探索“无线城市”的解决之道时多采用单一网络或单一门户的运作模式,四川移动大胆创新,将本地性、集中性、易用性三种特色汇聚,并采用wap、www、客户端三种形式与用户见面。预计2012年在全省形成“无线城市群”,2013年建成覆盖全川的无线城市网络。

“无线城市”的试点项目积极引进国际最新的建设理念和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设了通信管道、TD基站、光缆、WLAN无线基础设施和统一接入门户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创新推出了“企业在线”、“宝宝在线”、“天网路况”、“家园在线”等一系列特色业务,运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获奖理由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已经在通信行业信息化方面做出了先行先试的表率,并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同时,四川移动持续加大3G网络建设与业务发展力度,网络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领军三维数字化研制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技”)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主要从事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战略、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发射,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航天科技高度重视集团信息化顶层设计,强化统筹。相继完成了集团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科研生产核心能力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等顶层规划和总体方案。

航天科技各厂所逐步开展了基于三维产品数字化研制模式的工程实践,并在局部应用上取得了突破:一是基于数字样机技术的研制模式正在形成;二是主要型号研制单位构建了企业级协同研制平台;三是型号项目管理系统初步形成总院全面铺开、专业院重点推进的局面,成功推行了集团公司、院、厂所三级协同的计划编制与管理模式。

航天科技统筹开展了门户、决策支持、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系统建设,局部信息实现共享,管理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门户和决策支持系统上线运行,促进了集团公司综合管控水平及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二是财务管理系统以集中部署模式全面推进,实现了财务数据集中监管、资金监控、预算核算和网上报销;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四是电子公文实现集团公司、院、厂所三级的互联互通,促进集团公司综合管控水平逐步提高。

此外,航天科技还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集团公司信息化保障能力。一是实现了集团公司与基地的网络互联,开通了相关应用,实现了型号发射调试的远程测试和远程诊断,提高了前后方信息传递的效率;二是完成了集团公司与各院、厂所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节约了会务成本,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设立了CIO、信息化专家组和信息化两总体系,完善了专职信息化职能机构,壮大了技术支撑队伍。

“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紧密围绕“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以融合与统筹为统领,以创新与管控为手段,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实现航天产品科研生产、服务与经营管理信息化,为提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获奖理由

在顶层规划和总体方案指导下,航天科技统筹开展了航天飞行器设计制造集成(AVIDM)工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系统建设,实施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信息化专项、导弹武器系统和卫星数字化示范工程,初步探索了符合航天特色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基础支撑信息化能力建设模式,开启了信息化统筹建设新的局面。

2011世纪企业大奖

IBM: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与服务公司,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IBM生产、制造和销售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提供各种业务解决方案与服务,如咨询、应用开发和管理、基础设施、托管与外包,涉及领域从大型机系统到纳米技术。

从1911年创立以来,IBM曾带领全世界进入主机时代、PC时代、电子商务时代,以及今天的“智慧地球”时代。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IBM始终引领着信息产业前进的步伐,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011年,百年老店IBM仍会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价值观和“优秀企业公民”的原则,继续积极寻求与各界进行合作,利用自身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备的领先技能,有力地支持中国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1911年,IBM凭借穿孔卡片制表技术相关发明获得了第一项专利,借此开始与人口普查部门、铁道部门和零售商合作,帮助他们从计数和排序中发现了新的洞察力。此后,计算机内存、个人计算机、软盘、硬件磁盘驱动器、可复写CD、信用卡磁条以及运行ATM机的技术奠定了如今技术行业的根基,也被广泛运用于企业、银行与家庭中。

进入21世纪之后,伴随着全球化浪潮深入到更深的层次,IBM已经逐步向“全球整合企业”转型。

IBM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重新审视全球的资源,对如何发挥各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了重新规划。在这次转型中,IBM中国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是IBM新兴市场的总部所在地,而且成为IBM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服务和制造中心,以及对中国客户的支持中心。

2010年8月25日,IBM全球网格大同盟及清华大学“清水计算”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利用先进的物理水资源过滤处理技术,解决中国大规模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的诸多水资源污染管理问题。从IBM全球的企业公民责任战略到中国更广泛而深入的创新举措和实践,IBM的努力不仅超越了业界的表现,还扩大了企业责任的现有范畴。

获奖理由

依托新一代的信息技术,IBM“智慧的地球”战略将转变个人、企业、组织、政府、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交互方式,使其更加清晰、更加高效、响应更灵活迅速。IBM正致力于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打造一个更广袤的商业与社会生态体系,不断推动全球企业公民责任的创新和进步,让世界更美好。

上一篇:多元猜想,2009 下一篇: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