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所遇问题探讨

时间:2022-10-26 01:30:49

《湖心亭看雪》教学所遇问题探讨

2013年12月9日至11日,赣州市教研室举行了全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竞赛。在赛课环节的十节课中,有八节课选取了《湖心亭看雪》一文,但这些课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朗读节奏的划分问题

对“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这个句子的划法和划法解释,真可谓五花八门:

(1)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主谓)

(4)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5)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并列)

(1)中把“一童子”当成整个句子的主语。(2)(3)(4)都认为前后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2)在“一童子”后停顿了一下,(5)则认为“一童子”后的停顿应作为第二层次的停顿;虽然(2)与(5)句子未读破,但不如(4)理解得正确。(3)则犯了(1)的错误,未正确理解句义,是“烧酒”,还是“烧酒炉”。

正确理解文意,是确定文言文中句子停顿节奏的前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的意思是: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其实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小书童在烧酒;一是酒已烧开了。这个句子应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正确的划法和划法解释是: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承接)。

二、对“强”“白”“拥”“痴”几个词的正确理解。

1.对“强饮三大白”中“强”的理解

“强”有三种读音,在读音上,上课教师都认为“强饮三大白”中“强”读“qiǎng”。但在解释上,有的解释为“痛快”,有的解释为“尽力”,有的解释为“勉强”。成语有“强词夺理”。根据在线新华字典解释,“强”作副词时,音读qiǎng,一义为:勉强。如:①不可强夺。②虽欲强聒。 一义为:竭力;尽力。如:①大臣强谏。②将军强留之。③而强假焉。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的翻译,“汉辞网”译为:“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中考网”译为:“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教参译为:“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吴战垒《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读张岱》一文中的一段话很值得玩味:“‘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强饮”者,本不能饮,何谈“痛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强”解释为“尽力”较为合理。

2.对“强饮三大白”中“白”的理解

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在点评时认为:“白”是张岱写的错别字,现代人则说成通假字。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绍兴方言“白”与“杯”同音。这一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教材注释得很清楚:[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读音未变,仍读bái。根据在线新华字典解释,“白”作名词时,解释为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如:①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②飞觞举白。教材中的注释就是取这个意思。

3.“拥毳衣炉火”中“拥”的理解

不少教师按照教材的注释,把“拥毳衣炉火”中“拥”解释为“穿着”。“毳衣”能“穿”,“炉火”能“穿”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拥”有四种解释:①抱,持。如:余与四人~火以入。②围着。如:炽炭~炉危坐。③拥有。如:操已~百万之众。④保卫、护卫。如:董承、李乐~卫左右。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解释,把“拥”理解为“抱,持”,更符合语境。

4.对“莫说相公痴”中“痴”的理解

不少赏析文章都把“痴”定为《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文眼。说张岱“痴行”-“痴景”-“痴情”。

对于 “痴”,《说文》中解释:“,不慧也。字俗作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傻。如:~愚之人,尚知怪之。②入了迷。如:独威尚文,诸兄诋为书~。③停滞不动。如:~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陆游诗)④久雨不止叫“痴雨”。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痴”理解为“傻”,有的教师把“痴”理解为“痴迷”。谁是谁非呢?笔者认为把“痴”理解为“傻”是正确的。理由有:(1)“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在舟子的眼中,张岱及金陵二人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又在“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种违背常情的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认为他们是真“傻”。(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正如教参所说:“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作者这种孤傲、怪癖的性格特点,舟子虽然与作者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作为凡夫俗子的“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是理解不了的,更不可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不由得自言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经典课文,但通过此次能力竞赛,我们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所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

反思一: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水平,是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先决条件。

反思二: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通过一复制一粘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

反思三: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生活对话,才是教学的根本。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善于发现,善于改革,善于总结,年轻教师才能能茁壮成长,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一篇:设计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学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