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束缚的“绳索”,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6 12:55:12

解开束缚的“绳索”,打造高效课堂

上课铃响了,我准时地走进教室。这节课将学习撕纸艺术,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查阅了有关撕纸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撕纸的材料、步骤、技法等等。并且自己也进行大量的撕纸练习,所以我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信心。

开始上课,我首先对撕纸的理论知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接着就撕纸的方法步骤又作了深入的讲解,并指出在撕纸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分别以动物和人物为主题做了系统的演示。

于是就布置作业,进行练习。由于是第一节撕纸课,担心学生操作混乱,所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一幅动物或人物的撕纸画练习,动物种类不限,人物形象不限。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撕纸练习了。我发现,尽管同学们练习的情绪高涨,热情不减,尽管我一次又一次地强调撕纸的方法和步骤,也在启发他们,可是当我看到他们完成的作业时,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因为同学们撕出的作业基本是我刚才给他们演示的内容的翻本,要么是小白兔,要么是舞蹈人物!方法生硬,缺少灵感,内容死板缺乏想象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是学生没有领会教学内容,缺乏想象力?还是我的教学方法失败了?

一、深入反思,及时反馈

再有几分钟就下课了,我简单地点评了几幅学生作业后,下课铃响了,我带着疑惑离开了课堂。这节撕纸课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教学反思之中,我在思考着刚才上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了呢?自以为准备地很充分,自以为会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却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利用课余时间,我找了几个学生到办公室,详细地询问他们:喜欢撕纸吗?撕纸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学习感受?他们大都说非常喜欢,但是不敢撕,怕撕不像!有的说太拘谨怕撕坏了!听了他们的反馈,我又一次陷入了反思之中,这一次该认真反思的是我的教学思路了。我想,我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认真打磨一下这一节撕纸课。

二、调整教法,改变思路

第二天,要在另一个班上这一节内容,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希望从新的教学方法中找到教学失败的原因。课前,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撕纸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然后做成课件。并对教学板块作了一定的调整,把教学重点放在作品欣赏和后半部分的练习引导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创作,学生自己撕制完成,教师只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情境,并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引导,淡化理论和撕纸的方法步骤,去掉那些约束学生的条条框框,解放学生。开始上课后,我对撕纸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只作简单的介绍,然后利用课前做好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大量的撕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作欲望。在欣赏的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撕纸的制作要点,要求学生在撕纸的过程中,要敢于想象,因形随想,天然成趣,不要拘泥于细节,追求撕纸的总体审美情趣,追求一种意外偶得的艺术意味。用学生最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最感兴趣内容,可撕、可剪、可贴、可综合,形式多样。在给学生演示的时候,不给学生撕出具体的艺术形象,只给他们演示一些局部的撕纸方法、技术要点,这样就不会出现上一节课的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了。接着就开始练习,练习的内容为人物、动物或风景。

十五分钟后,同学们的作业出炉了!他们的作业又一次让我大吃一惊,真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几乎是即兴创作,有的学生的人物撕纸造型生动夸张,妙趣横生,有的动物造型被学生表现得栩栩如生,憨厚可爱。我兴奋地把学生的作业展示黑板上,激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于是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高涨,激情飞扬的教室里纸屑纷飞,精品迭出,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黑板上很快贴满了同学们的充满创意的作业,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看到同学们的表现,我感慨万千,也为自己成功的教学探索感到兴奋,这更增加了我进行课改的信心。

三、对比总结,教后体会

课后我对这两节课的教学思路作了比较,归纳一下教学体会:第一节课,教师重视理论,忽视实践;重视教学步骤,忽视灵活运用;重视对学生的生硬要求,忽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课堂气氛沉闷。所以导致学生只能机械接受,照葫芦画瓢,学生作业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教学效果欠佳。第二节课,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变条条框框为自由创作,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变气氛沉闷为师生相融,让学生尽情发挥。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才会撕出那些有创意的撕纸作业。才会收到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中学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提高美术创作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