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6 12:15:29

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论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需求,以求实现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 发展态势

当前世界经济走势

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有所变化,但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美国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经济必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它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欧盟在危机过后经济一度呈负增长;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率骤降14.4%,2009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骤降14.2%,经济进入衰退期。从整个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来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然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现实趋势,决不会因为这场危机的发生而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孤岛。

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会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对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危机,例如美国耗资2000亿美元救助房地美和房利美,花费850亿美元救助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推出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欧盟召开欧盟委员会会议,达成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则,出台了一项总额为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欧洲中央银行将主导利率由3.25%降到2.5%。中国政府也出台了包括4万亿投资计划的十项措施。可以说金融危机之下不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都在强化,这些都打破了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在华尔街的神话。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以“华盛顿体制”的一些原则为基础,实行自由化、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完全否认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形成了美国新的自由经济理论。多年以来,华尔街也因一直标榜自由主义经济而成为一座造钱的城堡,金融危机也由此爆发。因此美国不受任何干预的自由主义经济神话也随之破灭,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明显加强。但从未来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市场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国际货币多元化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国际货币多元化的问题,有专家称美元、欧元、人民币将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但从目前的国际金融板块来分析,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来看,美元是在升值,美元的魅力依然存在;二是美元是报价体系,美元的变化是引导全世界所有金融资产变化最核心的一个指标,这说明美元的价值体系优势依然存在;三是美国超出自身的需求发行货币,垄断的是全世界的美元资产,而不是美国本土的美元资产。这些都表明,美元的价值基础非常牢固,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上升,特别是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相对来说上升较快,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三位,经济增长速度近10年来都保持在10%左右,还有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印度也是发展中大国,可以说从古罗马开始到中世纪,再从近代拿破仑一直到现在,角逐世界霸权的国家没有不追求控制印度洋的,因为印度洋的地缘政治特点是地缘政治和资源政治的高度统一,所以在印度洋这个地缘政治如此重要的地方,竟然能存在印度这么一个大国版图,它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的诞生和发展给印度的经济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印度可以称得上软件业大国,软件业出口占整个世界的20%以上,甚至美国1/4的大企业用的都是印度人开发的软件,这些使得印度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俄罗斯被称为“世界的加油站”,走过1998年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经济就像从灰烬里飞出的浴火凤凰,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也为俄罗斯经济增添了双翼,这两大经济命脉的开采和生产带给俄罗斯40%的国家收入和50%的出口贸易产值。巴西是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生产总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拉美地区的1/3。除传统农业之外,生产服务业日益兴旺,通讯金融等产业呈上升趋势,另外在原材料资源方面也占据天然优势,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铜、镍、锰、铝土矿蕴藏量,这些使得巴西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都表明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上升,虽然如此,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以美国为例,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创,经济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美国的自身经济实力依然强大,如航空航天世界第一,生物医药世界第一,军事装备世界第一,信息服务世界第一,高新科技世界第一,服务业世界第一,这些都是大型的、新型的、高端的、现代的产业,所以美国仍然是经济大国,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趋于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统计,2009年上半年GDP累计增长7.0%,比上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季回升1.8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季回升2.8个百分点。从GDP增长趋势来看,GDP环比增速比同比增速提前一步,更及时反映出经济回暖的势头。据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8.4%,比上季度高7.2个百分点;二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为40.0%,比上季度高14.4个百分点,这些都说明经济形势整体面出现了上升势头。

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企业利润降幅收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上半年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季环比增长4.0%。同时,工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但下降幅度在逐步缩小。

国内消费投资需求强劲反弹,出口增长乏力。消费稳步增长: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6%,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为4%,环比实际增速3.7%。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上半年,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6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8个百分点;二季度同比增速为35.9%,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收入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同比增长8.1%。据财政部统计披露,2009年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逐步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处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但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当前仍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总体的发展方向

(一)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下滑过快,所以必须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因为从目前来看,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显然已经遇到阻力,所以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必须靠投资和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投资分三种:第一种投资叫民生投资,是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民生投资的主体是政府。第二种投资叫生产性投资,是对各个产业的投资,比如对制造业、资源类等的投资。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企业。第三种投资叫资产投资,是指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资产投资的主体是公众。2009年中央启动投资最大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四个方向:一是轨道交通,是指高速铁路和城市内部的地铁;二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三是农村投资,指县乡以下的公路网、电网、通信网和中心镇的上下水系统;四是环境投资,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工业污染的治理。像京沪高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60万人就业,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内需的最终启动靠消费,消费分三种:一是收入性消费,二是信贷性消费,三是预期性消费。所以目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来拉动内需。为此,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提出了要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要提高初次分配劳动者收入的比例;要提高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要提高经济比较落后地区人民的收入。只有确实增加收入,才能真正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达到保增长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一要解决协调问题,二要解决效率问题。目前结构调整要从大处着眼,总体思路是第一产业要做长,第二产业要做强,第三产业要做宽。所谓第一产业要做长就是指要提高第一产业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使其不断升值;所谓第二产业要做强,就是指提高第二产业的竞争力;所谓第三产业要做宽,就是指开拓第三产业更宽的经营领域。只有做到从整体上调整和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才能最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美国的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军事装备、信息服务业都在世界上占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因为这些产业都是创新型高端产业。我国与其差距很大,创新投入只占GDP的1.5%左右,对于外来技术的依赖程度达50%以上,而美国只有5%;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美国是73%,而中国只有37.4%,更多的都是靠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来完成的。所以,只有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走绿色经济道路,这也是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五大主题之一。面对金融危机,如何走好绿色经济,重振增长道路,特别要实现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

中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改革措施,是重振经济、提升信心、实现增长的强大动力。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速急速下滑,固然有国际大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拖累,但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经济体制内部的“痼疾”分不开,增长速度“水落”之后,可以看出一些“硬石头”,这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掩盖的一些体制和制度性问题,通过这次危机显露出来。所以下一步必须抓住重点,寻求体制和制度的新突破,尤其要推进垄断行业、金融体制、国民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改革,加大改革步伐。只有改革乘浪前进,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中央提出,民生问题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方面,中央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尤其在4万亿投资方面更注重民生,在“保八”目标方面更注重就业,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更注重农村养老统筹,在工资改革方面,到2010年1月,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到位,全方位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总之,只有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改革体制和制度上下功夫,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下功夫,就能真正走出危机,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计量模式比较及制约因素探讨 下一篇: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境内外审计差异的影响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