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电话 接还是不接等

时间:2022-10-26 11:55:04

同事的电话 接还是不接等

同事的电话 接还是不接

同事桌上的电话响了,而他正巧不在座位上,你会不会替他代接一下电话?这件在职场上几乎每天都能碰到的小事,却折射出个人性格、部门特质、老板风格乃至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来。

替同事接电话看似举手之劳,却并未成为职场中人的共识。调查显示,有56.7%的受访者表示同部门的同事不在座位上时,通常会替同事代接电话;26.7%的受访者表示视情况、同事关系和心情而定,偶尔会替同事代接一下电话,更有16.6%的受访者干脆表明从不会替同事代接电话。

替同事代接电话不是一项义务,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果能把事情做得圆满,还是可以显示出成熟的职业风范。专家提醒职场人替同事代接电话时需要注意几下以点:

接听办公室电话而避免接听手机:企业是一扇对外的窗口,一旦电话打到办公室座机上,都应视作是公事,如果无人接听,就近的同事应该代为接听;手机是私人物品,电话如果打至同事手机,无论是不是公事,都可将其视作私人事件,不可碰触,避免接听,但可在事后提醒同事他的手机响过。

一般铃响两声后接听:不要让办公室座机的铃声响的时间太长,以免给打电话者造成该公司欠缺职业化的印象。一般在铃响两声后接听,拿起电话时应礼貌地报出公司名称或者自己的名字,用简短规范的语言说明同事不在座位上这个情况,并请来电者留下联系方式或者口信。

老板的电话不要接: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有秘书,也并非所有的秘书都时刻在座位上。所以,当老板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而正巧你经过时,记得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别接了不该接的电话,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事,否则会后患无穷。

(摘自“人民网”)

易被流言伤害的三类人

人力资源公司对美国2429名员工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认为职场中的流言飞语最让人无法容忍。相信国内上班族厌恶流言的程度决不比美国人差,但职场上的流言却一天也没有停止。究竟哪些人更容易成为流言的牺牲品?他们在性格上又有哪些共同的弱点呢?

人格不独立:小张到舅舅的公司做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同事们经常有意无意地说:“人家上面有人,还能做不好?”听到这些冷嘲热讽,小张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久便辞职了。

人格不独立的人很容易被流言伤害,他们不曾真正正视过自己,几乎所有的自我评价都是以别人的评价为参考。他们总认为“别人说我行,我就行,别人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如果他们将流言当成同事的公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

“公主情结”与“王子病”:孙琳从小到大始终一帆风顺。在单位,无论什么工作她都要求自己做得最好,但领导最近布置的一项任务却让她办砸了。这让爱嚼舌根的同事们找到了机会,开始散布“美女无大脑”的言论,这让她苦恼不已。

其实,孙琳的困惑来自于所谓的“公主情结”――向来的一帆风顺让她凡事都要求尽善尽美。一旦遭到挫折,她在心里已经先把自己骂个半死,再加上别人冷嘲热讽,挫折感便更加强烈。

有野心的人:李先生把升迁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是大学同学,他和李红走得很近,没过多久,人们就传说他们在搞婚外情,这让李先生寝食难安。

有野心的人往往烦恼也多。这是因为他们总想在人前树立正面的形象,容不得一点儿负面的看法。假使遭遇流言,他们就会夸大流言的力量,认为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诗人郭小川说得好:“恶意的诽谤,只能使人腰杆挺拔、头脑清醒。”这会给那些为流言所困的人提供一些启示:如果明知对方心怀不轨,就更应该行得正、做得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另外,有些流言可能是无意的。这就需要你保持清醒,正好借此时机反省自己,如果的确是因为自己给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印象,就要及时改正,流言也就会随之消失。

(摘自“新人力网”)

上一篇:爱情五味你经历过几种 下一篇:瘦腿裤 越窄越有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