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汽车消费特别指导

时间:2022-10-26 10:16:05

“3.15”汽车消费特别指导

每逢“3・15”的日子,相关媒体、机构便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活动,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而对于厂家来说,“3・15”则是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日子。一年中没有哪一天能像“3・15”这样,厂家和消费者会立场坚定地站得这样泾渭分明。人们购买的主要动机仍在于产品本身的好坏,对自我消费保护的意识不强。维权意识并没有追溯到消费前和受损失之前,造成了消费者在问题到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解决不了便大呼上当,等“3・15”到来时便集体“申冤”。同样,购车也是如此,这里教几招防身秘技,以防在卖场有所闪失。

对假冒伪劣汽车配件产品的鉴别

选配汽车配件时,首先采职宏观目测。产品表面质量是评价优劣的第一印象,目测可发现裂纹、锈蚀、毛刺和碰伤等质量缺陷;然后采取比较法检验,即用类同优质产品进行比较,也可发现问题;必要时有些汽车配件可用量具检验鉴别,常见宏观目测可从以下方面鉴别:

颜色:如某些原厂配件表面指定某种颜色,若遇其它颜色为假冒伪劣产品。

包装:原厂配件包装一般比较规范,统一标准规格印字。字迹清晰正规,而假冒产品能从包装上找出破绽。

外表:原厂件外表印口字或铸字及标记清晰正规;而假冒产品外观粗糙,质量明显粗制滥造。

材料:原厂配件的材料是按设计要求采用优质材料,而伪劣产品多用廉价低劣材料代用。

油漆:某些不法商人将废旧配件经简单加工(拆装拼凑、刷漆包装)后冒充合格品出售,非法获取高额利润,这些配件从外观油漆或性能检验即可鉴定真伪。

辨别真假汽车配件

1、有无锈蚀、霉变和老化。汽车配件在存放中,由于材料本身质量、储存环境、储存时间等原因,容易引起干裂、氧化、变色、老化等物理现象。若发现配件有以上情况不能购买。

2、有无裂损、毛刺。结合平面是否平整,往往伪劣产品外观上光洁度较低,而且有裂纹、砂孔、夹渣、毛刺或碰伤。

例如气缸垫挤压变形,使用中容易引起密封不严而烧蚀,导致漏油、漏气和漏水;活塞及环工作表面有毛刺容易拉缸;曲轴臂圆角处有裂纹,装车后高速运转,可能会出现断裂的机械事故。

3、有无弯扭变形。例如轴类零件和轮胎存放的方法不妥,容易产生变形,实际尺寸达不到使用要求。

4、有无松脱和卡滞现象。例如离合器片铆钉松脱,制动皮管脱胶,电器零件接头脱落,纸质滤芯接缝处脱开等现象不能使用。选购发电机、起动机、分电器时,应转动自如,否则不能装用。

5、有无装配记号,总成部件是否缺件。装配记号如正时齿轮记号、活塞顶部标记应完好清晰,它是保证机件正确安装关系的重要依据,没有装配标记或标记不清时,绝对不能选用。总成齐全完好,才能保证顺利装车和正常运行,一些总成件上的个别小零件漏装,会给装车造成困难,往往因个别小配件短缺,用户是难以解决的。

6、零件表面无防护层。为了便于保管,防止零件磕碰,零件出厂之前,都有防护层。例如缸套、大小轴瓦、活塞、气门等一般都用石蜡保护,以免其表面损坏。尤其一些重要配件表面若无防护层,多为“水货”。

7、有无产品说明书、台格证,尤其包括配件上的厂名和注册商标。一些重要部件和总成类,如化油器、分电器、发电机等出厂时一般带有说明书,合格证,以指导用户使用维修以及安装注意事项,若无这些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8、规格型号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选购汽车配件时要查明其主要技术参数,特殊技术要求应符合使用规范,虽然有些配件外观相差无几,但稍不注意就装不上车,或留下人为故障隐患。

您是否经历过在质量担保期内,车辆的配件损坏却无法索赔的事情呢?相信像王女士这样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索赔的用户还有很多。这些用户往往会对特约服务站提出过高的索赔要求,或者听凭服务站的索赔处理,从而引起索赔纠纷或使自己的正常权益受到损失。

学会进行正确索赔

索赔纠纷多是由于判定车辆或零部件故障属于质量问题还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何避免索赔纠纷而又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阅读使用说明书

很少会有人在买到新车后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这对自己和车辆是很不负责任的。使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车辆各个部件的质量担保期限、索赔条件以及哪些部件不在索赔范围之内,而且阅读说明书可以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车辆,从而避免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定期保养:到特约服务站定期保养是车辆享受质量担保的前提条件,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家都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且不说这种规定是不是“霸王条款”,但是它对于用户和厂家来说都是有很多好处。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它保证了车辆可以得到正规的维护保养;从厂家角度来说,它可以减少由于其他修理厂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车辆零部件损坏或性能下降出现的索赔。

经常咨询:即使仔细阅读过车辆的使用说明书,大多数用户对于车辆的正确使用和各项索赔条款还是一知半解。用户在购买新车后,应该有意识地就质量担保条例向特约服务站作进一步咨询。举个例子,大多数用户都知道购买的新车在质量担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索赔,但是许多用户却不知道在特约服务站购买的零部件也可以索赔,这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零部件必须是在特约维修站购买并安装的。因此,用户在维修车辆时若需要更换零部件,一定要清楚此件以前是否更换过,是否还在保修期内,如果是就可凭当时购买此件的发票要求索赔,免费维修。

哪些情况不能索赔

不同的车型质量担保期不同,不同的零件部件质量担保期也不同,具体情况用户可参照使用说明书或向特约服务站咨询。车辆的质量担保期一般从首次领取车辆行驶证或开具购车发票之日开始,在质量担保期内车辆出现的质量问题用户有权向特约服务站提出索赔,服务站进行确认后根据技术要求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会更换。不同的零部件是进行修复还是更换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都应以达到技术要求为准。汽车制造厂家还规定,由于车辆索赔造成的用户在时间、精神或物质等方面的间接损失,厂家一般不负责赔偿。

汽车制造厂家在规定了用户索赔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不属于质量担保范围的情况:

A、车辆未在厂家特约服务站进行定期保养。

B、车辆安装了未经汽车生产厂家许可使用的零部件,或车辆进行了未经汽车生产厂家许可的改装。

C、由于使用不当或滥用车辆造成的损坏

D、属正常磨损情况的易损件。

以上只是厂家规定中的几个常见的例子,用户为了可以得到索赔权利,应当按照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使用车辆。

在此要特别提出车辆易损件的索赔,这是在索赔时容易引起纠纷的情况。按照一些汽车制造厂商的规定,车辆上的灯泡、制动摩擦片、“三滤”以及轮胎等易损件的质量担保期都很短,而且在正常损耗范围内不予索赔。因此用户在易损件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到特约服务站进行检查,以免超过索赔期限:如果易损件是使用中的正常损耗,用户应该理解特约服务站不能给予索赔的解释。

出现索赔纠纷时的解决办法

在质量担保期内,如果车辆的零部件确实出现质量问题,厂家的特约服务站一般都会给予索赔,所以用户一旦在索赔问题上与特约服务站出现分歧时,应该冷静地协商解决。汽车制造厂商都有热线服务电话,您可以拨打这些电话如实地说明情况,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如果通过上面的途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用户也可以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消协出面进行协调。如果消协也不能使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用户最后的解决途径就是向当地的法院提讼。

上一篇:境外资本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加速变 下一篇:上海十一五期间商品房将大量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