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时间:2022-10-26 09:26:58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1.唤醒主体意识,为“生成”营造空间

提升教学理念,重塑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会有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提升理念,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如此,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才不会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从而才能够促进具有生命色彩的课堂动态生成。

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心理优势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有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强烈愿望,有对自己能用英语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自豪感。但由于教师对学生主体作用研究不足,影响英语整体教学的成效,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的是焦虑、抵触、失败的情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应善于因势利导,通过创设情景,组织生动活泼的活动,并在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技能训练,使不同层次的都能有所得,防止并克服他们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心理上的优势。

2.设计弹性方案,为“生成”创造空间

时间的弹性

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型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再随时调控。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过程的弹性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从单线型变为多线型。因而教师备课时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关注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并思考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教材的弹性

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个性”的教材内容。以下是一位参加全国赛课的英语老师的课前准备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3.创设开放的课堂,为“生成”拓展空间

“动态生成”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它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存在于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因此,当课堂充分开放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平等对话,自然“生成”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提升到“学习的共同体”,双方在倾听合作、平等对话中,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自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是把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教学的新契机,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综合性口语交际,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受。这样就把有可能变成教学遗憾的新问题用生生之间的对话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课堂也走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自主探究,促进“生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探究学习就是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教师在课内课外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动态生成”。

总之,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正是有了这种不确定,课堂才有了生命的活力,师生才有了智慧和创造,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我们的每节英语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智慧和激情相伴相成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努力把握生成,把握精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浅析物理学科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