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以实施三心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时间:2022-10-26 08:31:20

富阳市以实施三心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04年以来,富阳市着眼于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施党建“三心工程”为总载体,搭建有形舞台,确定明确目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把握时代要求,适时推出党建“三心工程”

富阳市地处杭州市西南,为杭州市下辖县(市)中距离杭州最近的市。近几年来富阳市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7亿元,工业总产值519?8亿元,人均GDP达到3420美元,财政总收入20?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33元,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第30位,比上一年前移8位。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全市以开展“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和“领头雁工程”建设为载体,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4年6月,富阳市被浙江省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2004年下半年,富阳市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前期调研活动中,有不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党员在经济建设中带头作用不明显、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不明显、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作用不明显等等。富阳市委经研究后,认为基层所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即将面临换届,另一方面富阳市拥有非公企业4058家,非公经济工业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的97%上,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切实采取措施,赋予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的内涵。为此,对应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和谐社会这三大要求,富阳市委提出了“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凝聚人民群众人心”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以“三心工程”为载体,深化“先锋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三级联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随后,富阳市以“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强化企业党组织核心,凝聚企业员工人心”为主要内容,在非公企业率先实施党员电教“三心工程”试点,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2005年1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后,富阳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时总结非公企业党员电教“三心工程”试点经验,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实施‘三心工程’,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心工程”拓展到基层党建各个层面,成为富阳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载体。

二、精心设计载体,统筹推进党建“三心工程”

“三心工程”在全市推开,成为基层党建工作总载体以后,为形成“三心工程“的独特效应,富阳市着重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一是统一“三心”形象标识。专业设计了“三心工程”形象标识,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电教室、宣传栏以及开展的系列活动中,处处可见“三心”形象标识,增强“三心工程”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建立“三心”电教播放室。按照“高标准配置、合理化投入、紧扣党员教育主题”的总体要求,在非公企业、车站、社区等地广泛建设“三心”电教播放室,扩大党员受教育面;三是建立标准统一的“三心”宣传廊。在农村、企业、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三心”宣传廊,作为宣传“三心工程”的主阵地。随着“三心工程”的全面推开,舆论氛围日渐浓厚,”三心”标识在富春大地遍地开花,“三心”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三心工程’”的目的。

1、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党员作用现出来。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积极开展“为经济服务、为基层解难”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2个,上门走访企业2000余家,发放调查表5000余份,征求到意见、建议544条,经梳理研究后,全部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制订帮困解难的具体措施,迅速组织实施,着力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广泛开展非公企业“三心”主题实践活动。在非公企业中,着眼于员工业务技能的提高,建立“三心”科技实践园地,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技术传帮带活动,并在工会、科技和劳动等部门的协助下,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组织党员从工作实践出发,在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策、做贡献。如富通集团党委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人一策,千人千策”、“技术革新”活动,党员所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后产生了较好效果,其中一些重要建议为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创造了数百万元效益。三是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双联”活动。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党员“联户服务区”和“联事先锋岗”活动,全市17000多名农村党员和15万多户农户中,已有82%的党员联系了41%的农户,78%的党员参加了16类“先锋岗”,同时有1266名非党致富能人加入“先锋岗”,有1583名致富能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走出了“三向培养”的新路子。全市广大农村党员在关心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扶贫帮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业经济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支部建设强起来。一是抓基础,扩大“两个覆盖”。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富阳实际,提出了“3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员、80人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目标,推行“支部建在园区”和“支部建在山庄”的做法,全面开展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内容的“全覆盖”行动。据统计,全市已有324家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单独组建289家,联合组建35家),309家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304家5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企业都有党员;146家10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企业94?5%建立党组织。继续从乡镇(街道)、市级机关选派35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到598家非公企业指导工作。二是抓重点,抓实村党组织整顿和换届选举工作。着眼于村党组织换届,积极实施村级组织整顿,对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的进行重点整顿,对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予以调整,2004年共集中整顿27个组织建设薄弱村,调整村领导班子成员52名,其中村支部书记30名。在今年上半年开展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按照“三个80%”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进一步规范“两推”程序,试行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直选,推行候选人竞职演说和岗位书面承诺,提高村党组织的公信力。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中,45周岁以下的占82?1%,比上届提高了8?9个百分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1?4%,比上届提高了19?5个百分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占96?1%,比上届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全市同时符合三项指标的村占80?4%,比上届提高了15?5个百分点。三是抓规范,完善村党组织制度建设。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村务联签联章制度,有关报销凭证须经村两委会负责人签字后方可报销,涉及重大村务的审批表、合同等,须经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后,由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签字并盖上村两委会公章;建立健全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村委会对落实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情况和重点工程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季向村党组织报告一次,必要时应随时报告;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管理,出台《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办法》,对村党组织书记在各乡镇分别给予每月固定补贴的基础上,市、乡镇财政给予年终3000元的目标奖励,并统一办理其养老保险,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的严格考核,促使其全面履行职责。四是抓监督,严格党员的发展和考核管理。全面实行以入党积极分子公开选拔制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制度和发展党员公开审核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制度,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同时,实行《富阳市党员百分考核办法》,结合党内“双评”活动,加强对党员的考核监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畅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渠道。在2004年的党内民主评议中,全市共评出不合格党员176名,占参评党员的0?62%。五是抓难点,积极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通过全面开展“双找”,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党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为流动党员的就业、生活提供帮助,对流动党员做到关爱、管理并重,使流动党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找出流动党员265名,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15个,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127件。同时,全面推广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双重管理”的做法,对在非公企业工作但组织关系在农村的流动党员,纳入所在企业党组织管理,并参加所在企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有关情况及时向村党组织通报。

3、凝聚人心民心,先锋形象树起来。把党员先进性充分体现在为人民服务当中,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广大党员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做到“我为党旗增光辉”。一是真情帮困。积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全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保持在每年300万元左右,积极做好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的帮扶工作;在全市党员中开展“我为群众办一事”活动,发动党员根据自身能力为群众至少办一件实事,通过“腾百个岗位、助百个就业困难家庭”、“百名贫困学子助学行动”等有效形式,切实为困难群众办实事。据不完全统计,该项活动开展以来,共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300余万元,帮助就业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岗位800个,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300余件,在全社会倡导了真心帮困的良好风气。同样在非公企业,党支部对党员家庭情况进行梳理后,对家庭困难、身患重病的党员也开展了“党员互助帮困”活动。如浙江云森集团开展了“‘三心’帮困”活动,由公司拿出部分资金,并发动党员、职工捐款,慰问生病、生活困难职工,有效地凝聚了企业职工人心。二是热心帮扶。积极开展社区党员争做“三心人”活动,即居住在社区的党员争做社区工作的热心人、社区居民的知心人、社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围绕这一活动,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机制,共有416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名,根据各自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成医疗卫生、法律援助、环境整治等党员志愿者小组,开展便民服务、捐款、义务劳动等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和称赞。三是全心助民。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制,从2004年开始,把全程中心延伸到村,建立村级服务室,指定代办员,在农村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制,做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农村便民服务室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3万余件,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

三、不断展现实效,群众齐赞党建“三心工程”

通过实施党建“三心工程”,群众反响非常好,他们表示,党建“三心工程”让党组织的声音听得到了,党员的身影看得到了,群众与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更融洽了。

1、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三心”工程以前,基层党组织感到活动开展难,工作上缺乏号召力,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凝聚力不强。“三心”工程开展以来,随着党组织在教育党员、组织活动、促进生产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引起了普遍重视,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威信和地位不断提高,要求入党的员工多了,组织关系要求迁到企业支部的党员也多了。如富阳市高桥镇在“三心工程”实施前,非公企业中写入党申请书的职工仅19人,现在达到了52人,随着党组织在人员、场地、经费、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健全,核心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组织覆盖面也得到扩大,该镇今年上半年新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4个。

2、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非公企业,在“三心”工程的影响带动下,党员职工投身于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党员之间、职工之间“争、赶、学、超”的氛围日益浓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同时,通过“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等载体,党员自觉在安全、质量等方面作好表率,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社区,出台了《社区党员百分考核办法》,通过实施“三心工程”这一具体有形的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三心工程”活动中,各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党员观看《海尔经验》、《中国民营企业之崛起》等电教片,树立党员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意识。在缺电的严峻形势下,为了落实用电计划、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浙江永泰集团党支部向全体党员、职工发出了共同节约用电的倡议书。集团下属热电公司共产党员龚乐定,响应党组织号召,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写了题为《0.942比0.345多多少?》的调研文章,针对永泰集团实际,提出了很多节约用电合理化建议,为公司增收节支抗缺电作出了贡献。

4、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各基层党组织切实为群众所想,围绕“凝聚人心”的目标做了大量实事,为人民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如富春街道秋月社区在市建设局的支持和帮助,先后完成了社区九字弄、春秋北路等道路的整改与下水管网的集中整治,共拓宽道路11条,整改地下管网达1000多米,目前,社区停车泊位已增至149个,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行路停车难的问题;后周社区对辖区内的困难户进行了排查分析,在社区共建联席会议上,将14户特困户与14家共建单位进行一对一结对,提高了帮扶效果。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富阳市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