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观点

时间:2022-10-26 07:58:03

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观点

摘要:针对中学化学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普遍存在着程序僵化、方法单一、层次不清的现状,本文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三点教学建议:多角度切入,丰富研究物质的角度和层次;多感官学习,为思维加工过程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多媒体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交流方式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 教学观点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153-01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中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以事实性知识为载体,辅之以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展开的认识程序性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化学核心基本观念和基本认识的建构。从以往的教学来看,教师开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时存在程序僵化、方法单一、层次不清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教学研究、观察与实践,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提出以下一些观点。

1 多角度切入,丰富研究物质的角度和层次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是一种外显的形式,它的实际意义在于承载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实现、体现技能性目标的达成、促进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内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能够体现学习方式价值的是对于学科思维方法的训练,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思维方式的多样化。

基于以上研究、实践和思考,我们提出应该丰富研究物质的角度和层次,提倡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多角度随机切入,如右图所示:

例如在金属钠的教学中就有多种教学切入角度,既可以从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引入,也可以从一则新闻报道“珠江水面的爆炸事件”引入,还可以从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引入。

但是随机切入是不是“随意切入”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老师们都意识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提取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如何选择切入角度?显然要研究该元素的核心价值取向。例如钠氯元素的学习要突出学习的方法和程序、铁元素的学习要体现氧化还原原理的分析和应用、氮元素的学习要突出其在自然界的循环、硫元素的学习要突出的是氧化还原转化关系和环境保护、硅元素则要体现的是在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等等。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住元素承载的核心化学学科价值,才能设计出适合的教学切入角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学习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时接触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就能逐步建构起丰富的认知角度和层次。

2 多感官学习,为思维加工过程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化学学习有其独特而丰富的感知渠道,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颜色、气味、状态、声音等的变化,都需要学生调用多种感官获取,这就为进入深度的分析加工处理系统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在传统“知识本位”的理念下,演示实验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就连生动的实验现象也变成了沉重的记忆负担。边讲边实验更关注知识的生成性,关注学科方法的教育和发现过程的体验,我们更希望教师能够保护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描述和感悟,不要只关注“标准答案”,允许学生的真实描述和合理质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从演示实验到边讲边实验决不是简单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形式的变换,它蕴含着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关系、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它以知识获取和化学实验能力培养为双重目标,在化学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重视知识传授变为重视学科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边讲边实验教学必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焕发光彩。

3 多媒体运用,促进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交流方式的不断优化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条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具体策略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3.1充分发挥展示功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工具达到展示的目的。例如常用的投影机可以将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中的图片、图示、音频、视频资料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播放,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和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电子白板在投影机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择性、随机性和交互性,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交流信息的保存功能,能够真实地记录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传感器能够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一些变化进行感应、数据收集和处理,以图表化形式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Fe(OH)3胶体有关知识时,教师使用传感器收集胶体制备过程中透光率的相关数据,同时使用实物投影仪辅助观察,让学生观察到在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同时,透光率在不断下降直到平衡,从而充分感知胶体的性质和特点。

3.2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是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及信息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借助于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自主性,选择性的特点。学生由传统“满堂灌”的被动学习者转变成自主合作式学习的主动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得以体现。因此,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智慧”的培养者,教师只有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拘一格、勇于创新,不断激发出自身的教学智慧,才能担当培养学生智慧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田玉凤.中学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研究[J].北京: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2004.

[3]杨帆,袁廷新.边讲边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2004,2.

上一篇:初中阶段优质物理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下一篇:探究初中阶段化学理论与实验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