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番茄病害的典型症状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6 07:37:42

温室番茄病害的典型症状及防治技术

[摘 要] 番茄叶霉病、灰霉病早、晚疫病等,是我县日光温室番茄的常见重要病害。本文对温室番茄病害的典型症状及防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病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04-01

番茄是我县日光温室蔬菜主栽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和多年的重茬使各类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番茄叶霉病、灰霉病、早晚疫病害等综合发生、不断蔓延。导致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影响菜农的收入。

一、形成原因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来看,造成日光温室病害迅速发生、传播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消毒不严格,连坐,通风不及时,造成温室内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环境,病害发生后药剂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当等。

二、防治方法

在防治上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我县番茄生产达到优质、丰产、高效。

三、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番茄灰霉病症状及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呈“V”字形向内扩展,病斑由淡黄色至黑褐色,病斑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叶片逐渐干枯死亡;果实发病多数先侵染青果上残留的花瓣、花托和残存的柱头,逐渐向果实和果柄上蔓延,果皮变灰白色、软腐,后期表面生出灰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采用通风、滴管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防止结露。(2)结合蘸花在药液里加入0.3%施佳乐。(3)人工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并带出棚外深埋。(4)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隔7天喷一次,根据病情连防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进行熏蒸。

2.番茄叶霉病症状及防治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呈现圆形或近圆形淡黄色斑,正面腿绿,叶背面部位有浅白色霉层或棕褐色霉层,叶片发病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叶片干枯卷曲,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1)通过生态调节手段,控制湿度,造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如通风换气等。(2)发病前用75%百菌清6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40%嘧霉胺1000-1500倍液、40%的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25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隔7天喷一次,根据病情连防3-4次。阴雨天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300克进行熏蒸。

3.番茄早疫病症状及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容易发病,呈现圆形至椭圆形、灰褐色至深褐色的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发病后先从果蒂开始,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带同心轮纹,生有黑色霉层,后期病果开裂,提前变红。

防治方法:(1)调节棚内温湿度,使相对湿度低于80%,抑制病害发生。(2)发病初期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5毫升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克兑一喷雾器喷雾、阴雨天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进行熏蒸。

4.番茄晚疫病症状及防治

发病症状:叶片和青果发病较重,叶片发病速度快,多从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浸状的病斑,渐扩大呈褐色,茎杆上病斑为褐色;青果发病先形成油浸状暗绿色病斑,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呈云纹状,病斑处较硬,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出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1)控制湿度,抑制病害的发生。(2)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清除并带出棚外深埋处理。(3)发病初期用68.75%银发利悬浮剂6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晴天交替喷雾,5-7天一次。茎杆发病时:可用68.75%的银法利悬浮剂1袋或25毫升兑水1.5-2.0千克溶解后,与面粉调成糊状,轻轻刮掉病斑上的疤痕后,将糊状药液均匀涂抹在病斑部即可。

作者简介:马玉霞,女,甘肃民勤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浅谈玉米产业发展与对策 下一篇:关于兰考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