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有德有情

时间:2022-10-26 07:08:2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有德有情

【摘 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与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教学理念的提升。文章就英语课程标准的变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说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教育 英语课堂 有德有情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35-02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将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设计、解决具体问题; 有效地收集信息,分析教学程序和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是基础英语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化

2001年和2003年,经教育部同意和专家们的努力,由北京师范大学发行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清楚地陈述了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对语言教学从传统英语教学观的转变提出了理论依据。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2012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制了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的英语课程目标,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比原来的标准,课程的理念和标准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终生受益的教学理念。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中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具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把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设计教学。

二、德育渗透在课堂中的体现

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具体分析教学内容,设定情景,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上海某小学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本一篇谈论气候的课文。来看看老师是怎样操作的。首先,这位老师在备课中查阅到了一些其他国家的气候现象,找出了一些和我们国家有迥然不同的气候现象的特例:例如London, 这是一个海洋性特强的国家,学生们对它比较熟悉,于是她就设计了一堂气候讨论课,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交流,告诉他们:

The weather in London is changeable.When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un is like a fiery-ball.But in the afternoon or at noon, it might rain cats and dogs.So it is changeable.

在交流中学生既了解了伦敦的气候现象,又复习了本课学习要求的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当有学生讲到伦敦是“雾都”时,老师又告诉他们:

“London is famous for its fog. We call it ‘Foggy Capital’.We can’t see clearly when it is foggy.Sometimes you must use a torch under London Bridge if it is foggy.Do you know the novel“The orphan in London”?It is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a famous writer of London。 We call the novel“雾都孤儿”.“雾都”means“Foggy Capital”.It shows the weather in London.

学生们曾经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观看过这部电影,所以他们反响很热烈。在讨论中有学生提到和我们国家气候完全不同的澳大利亚,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师又引导学生讨论起澳大利亚的气候现象,得出了:

“When we are in winter, they are in summer.When we are in summer, they are in winter.”的气候现象。同时告诉他们“ The people in Australia always have no white Christmas, Their Christmas is full of the sunshine and the fragrant of grass.”

学生们学到这里非常兴奋,都想表达自己知道的气候现象,虽然他们表达的很稚嫩,有很多地方表达不清楚,老师还是耐心地帮助他们进行完善,补充。还告诉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关于Mediterranean(地中海)的气候,告诉他们:

“The weather there is very mild and nic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lways spent their holiday there. If you have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legs, You will feel better after you stay there for one month. The weath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there.”

丰富的课外知识刺激了学生们的渴望表达的欲望,从他们的嘴里不断地蹦出“sunny, cloudy,windy,foggy…”等词,快乐的气氛充满了整个课堂。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又谈到当今世界气候的变化,告诉他们:

“globe warming(全球变暖)”已成为了全球的很重要的一个话题,“The earth has being destroyed by us. Human wastes the resource of the earth and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on the earth. So there are many hurricanes(飓风), earthquakes(地震) and tsunamis(海啸) on it. Globe Warming(全球变暖) is a bad climate phenomena(气候现象).

学生们学习到这里时都严肃而沉重起来,老师抓住时机问他们 “What shall we do for our beautiful earth?”他们都认真而庄严得说“We should(应该) protect(保护) the earth and make it more beautiful. It’s our special duty(责任). ”

学生们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完成了他们的回答,虽然不够完整,华丽,但老师和学生都很开心,因为在积极参与的气氛中,不仅完成了当天的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们懂得了要环保,要爱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一堂课虽然结束了,却留给学生很多的思考, 而从气候现象巧妙地过渡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露痕迹地将课文主题提升,润物细无声把德育情感灌输到了教学中去,使英语教学有上了一个台阶――― 国际化的视野和人文素质的关爱。

这位老师根据自已的教学目的,事先收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分析教学问题,组织、整合、编制了必要的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水平,建立了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使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中顺利完成,即开拓了视野又提升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这是美国教育心里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的。我们可以理解为: 如果学生学会了,那他们在某个特定环境下就能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师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动情的表述,学生就会自觉的参与在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的情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莱斯利・布里格斯(Leslie J. Briggs)教授也曾说:“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这一理论在这位教师的教学中自然而然的顺利的展示出来了。

三、随文教学,创设情景,感受乐趣

《英语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老师把知识、技能、应用这几个方面融会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小学英语教学为避免单词,句子结构带来的单调和枯燥,要求英语教师创设情境,让语言教学随文而行,情境交融。2013年7月,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lesson 7“An Invitation”的Let’s talk ,在城市附小万科分校英语教研组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对话学”理念展开了。下面是部分课堂实录:

(一)Step1 Greeting.(Free talk)

(二)Warm up. “Freezing”

(三)Step 2 Lead to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eacher:(预设电话铃声 153……)I’m sorry. I received a phone call.

Hello, this is Sunng speaking. Who’s calling?

Students: ……

Teacher: Hello, Tom.

Students: ……

Teacher: OK. When is your birthday party?

Students: ……

Teacher: All right. I will be there on time.

同学们看见老师用英语接电话,很诧异,很惊奇,都非常专注地听。老师创设情境导入成功了。

Teacher:我很抱歉,刚接了个很重要的电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讲了什么吗? 都听到了什么单词?

Student 1:Hello.

Student 2: Sunng. Birthday party。

Student 3:Whose?谁的?

Teacher:Yes. Wonderful.我们要学会认真听,专注地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英语打电话,通常有哪些电话用

语。……接着看短片。动画片展示了英语电话用语和平时汉语用语的区别。同学们对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片很感兴趣,很快就明白了电话用语。

老师创设接电话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让学生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老师的创意是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的有利于整体规划的教学,而不只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教学不仅创造了情景,还巧妙输入了文化,语言因赋予了文化而更加生动。老师的情系于文,随文而教,这正是新课标的意义所在。

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使英语教学上升到一个教育的角度,上升到人的发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基础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而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随着英语课标的指引前进。英语课标的修订是在中国实践的教学经验中确定的。并在原有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更接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怎样去体现出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任务为基本贯穿的教学基本过程。

教师的学生学习观,决定教师的教学哲学,教学风格,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英语老师应该更多思考课程现在提的理念,理解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是为教语言而教,还是为了教学生去学语言,教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学会学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去体验文化,体验人生。

总之,有德有情的英语课堂教学已活跃在在国内整个基础教育里,有很多的经验和尝试。然而广大教师还需放开眼界,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别人的先进经验,以改进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郝建平.英语教学与评价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4] Brown H D. 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5] 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R・M・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谈幼儿美术教育的欣赏课程 下一篇:小学语文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