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软件学院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10-26 07:04:26

哈工大软件学院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2001年12月,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批准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2003年10月,教育部组织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2006年5月,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工作结束。经过短短五年的建设与发展,示范性软件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体制改革、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示范性作用得以成功体现。通过此次验收,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将对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规范管理、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校企合作模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培养体系等问题也成为当前人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目前,仍有很多人持着怀疑、观望的眼光看软件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持续发展的根基何在、前景如何,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

本文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方面谈谈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愿与同行交流经验,共谋持续发展大计。

一、办学定位与战略布局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软件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资源,依托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求实创新,探索进取”,创办一流的软件学院,营造一流的办学环境,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育一流的软件产业人才。

哈工大软件学院依托学校综合优势,面向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积极开展与欧美著名企业和高校合作;依托哈工大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的资源优势和与香港的合作基础,面向珠江三角洲和粤港的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办学;同时利用哈工大威海分校的教育资源和与对日韩的合作基础,面向环渤海经济圈、胶东半岛日韩在华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先后成立了软件学院深圳分院和威海分院,形成了以哈尔滨为本部,辐射深圳,拓展威海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战略布局,借助IT产业发达地区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和大量的人才需求,实现快速发展。

二、师资队伍结构

为实现高质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软件学院国际化、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一支国际化、工业化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哈工大软件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国际化,强调工业化,形成工业化专职教师为主、校内兼职基础型教师为辅、国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软件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0人,校内兼职基础型教师40余人,有来自爱尔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和企业的兼职教师100余人。

三、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增强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

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引进国外成功经验与资源,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软件产业人才的重要保证。哈工大软件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引进爱尔兰工业化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体系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教师培训、聘请师资等全方位合作,双方合作获得欧盟“Asia-link”计划软件工业化教育项目EMERSION的支持。哈工大软件学院分别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合作,联合硕士学位研究生。另外还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伍尔福汉普顿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培训、聘请教师讲学、课件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每年都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教师和工业界专家来哈工大软件学院授课,大多数课程采用外语教材和双语授课,已形成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国际化办学氛围。

由哈工大软件学院发起并主办了两届中欧软件工业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爱尔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韩国的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代表参加会议或撰写论文,在国内外软件产业人才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提升了哈工大软件学院国际化办学知名度。该会将每年举办一次,由中国和欧洲大学轮流举办,第三届中欧软件工业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将在爱尔兰举行。

四、完善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产业急需人才

1.培养目标

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引进国外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交流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业实践经历,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实现“多证多能”,成为有哈工大特色和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高级(高端)人才。

2.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是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经管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哈工大软件学院以“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软件产业高级/高端人才”为办学目标,结合软件工程人才的学科交叉性、偏重实用、职业定位等特点,系统深入地研究软件产业对技术型、管理型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参考和借鉴了爱尔兰都柏林工业大学的工业型人才需求观、IEEE CCSE 的学生培养目标、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学体系和印度NIIT的教学体系,确定了“五大系列,三大方向”的课程体系架构原则,在理论、计算机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工程和管理等五大系列课程上循序渐进地充实学生各个能力域上的能力。同时,根据哈工大计算机学科在网络、数字化企业以及数字化媒体等方面的优势和软件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数字化媒体与语言信息处理三个方向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根据威海分院对日韩合作需求,增设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专业方向。

3.实践教学与工业实践

哈工大软件学院与国内著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引入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化实践教育体系。软件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3个校内实习基地、3个联合实验室、30个校外工业实习基地,另有40余家企业实际接收软件学院的学生实习。学生毕业前,须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年的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实践,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得到锻炼。

4.全方位营造工业化人才培养氛围,增强学生工业经历

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育界、企业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全方位营造工业化人才培养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软件学院创建了企业家论坛系列活动,定期聘请软件企业家与技术专家定期作讲座或报告,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企业文化、企业最新需求,扩大知识面和阅历。学生自发成立了蓝线、零度、易点、亦飞、软锋、博创6个工业化特色鲜明的学生俱乐部,模拟企业经营方式,由学生独立运作、自主管理、自负盈亏,俱乐部承接很多实际项目,使学生不仅得到了实战的技术实践,还开始学习公司运营与管理方式,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学院成立了国际IT技术认证培训中心,使学生们在校期间获得更多的技术认证,达到“多证多能”,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走出象牙塔,亲临中国IT企业”,每年暑假,学院组织部分学生去深圳、北京等地的IT企业参观,回来后进行总结,并在学生们中宣讲。哈工大软件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校企合作高级研讨会,已成功主办了四次,与IT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体系和教学计划,增强了企业参与办学的意识。校企合作在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打造高质量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五、培养模式与办学规模

在培养模式上,参照国际标准,将自主培养、课程引进与联合培养相结合,国际化、工业化、多模式、全方位培养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如表1所示。

软件学院成立了实验中心,设软件、开放、网络工程和硬件4个实验室;每年招收本科生235人(含HIT-DIT联合培养班50人),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300人(含深圳、威海)。软件学院现有本科生1168人,硕士研究生655人,在校生共计1923人。哈工大软件学院已向企业输送了555名本科毕业生,387名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六、总结与体会

巩固办学成果,提升国际影响,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是软件学院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是软件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软件人才的必要保证,加强校企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培养合格的软件产业人才是软件学院生存的基础,全方位打造工业化办学环境和工业化育人氛围,是培养工业化软件产业人才的必要条件,包括工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工业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评估验收只是手段,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才是目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坚持特色办学,加强国际合作,校企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高校ERP实验课程建设 下一篇:关于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