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宽窄巷子

时间:2022-10-26 06:43:33

另类的宽窄巷子

摘要:城市要新陈代谢,改造更新是必需的,在多元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历史街区也越来越凸显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的碰撞。既要保护。也要让文化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以和谐的方式存在。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 更新 历史地段设计构形 街区肌理 空间文脉

引言:

宽巷子、窄巷子是蓉城街道的历史,旧时青砖旧时月。如今,努力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对宽窄巷子进行了全面的商业规划。按规划,控制面积为479亩,核心保护区108亩,“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而今,有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再现老成都生活的“原真生活体验馆”。历史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宽窄巷子的设计改造再一次聚焦了人们的目光:宽窄巷子还能保留老成都闲适的味道吗?会成为成都又一标志性街区吗?人们疑虑很多,为了了解这些影响存在于哪些方面、改造设计的效果,我对此作简要分析。

1 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1.1 调查背景资料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现规划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高档餐饮、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打造“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1.2 调查范围及现状

本次调查范围,宽窄巷子由北以支矶石街与宽巷子中间划线并纳入成都画院北墙为界,南以井巷子为界,东以长顺上街与宽窄巷东街口为界。西以下同仁路与宽窄巷子西街口为界。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

1.3 规划定位

宽巷子是“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主要针对怀旧休闲客群,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休闲酒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针对主题精品消费的目的性消费客群。区域将打造成以各国西餐、各地品牌餐饮、轻便餐饮、精品饰品、艺术休闲、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针对都市年轻人。是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

1.4 历史街区分析

1.4.1 出人口分析

三条巷子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并行契人下同仁路和长顺上街之间,小广场缓和交叉路口,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宽巷子由东西两个广场贯通,三条支路通向窄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以小洋楼前半开敞广场连通。

1.4.2 人流分析

东广场开阔。汇集人流,鱼贯型的街区肌理流畅自然.很难出现拥堵情况。戏台和小洋楼广场也是人流聚集地。

2 深入调查――街巷空间经营、建筑关系

2.1 商业经营模式走向

从地价的级差效应出发,把原来旧街巷的居住和其它功能转换成商贸、娱乐功能,而使低地价转化为高地价,低效益变成高效益。改造原来的旧院宅为商业茶楼,餐馆。

旅游体闲:打造情景消费游憩区;品牌商业:打造精致生活品味区;时尚年轻:打造时尚动感娱乐区。

2.2 街区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建立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建筑空间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积极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消极空间。合院式建筑中央即是搬的空间。

原有的街巷院子:主厅堂、左右侧偏房围出了小天井、老式的雕花门窗、屋墙下半部分由青砖砌成,上半部分则是川西建筑中常见的竹编抹石灰,处处体现了原生态的民风。

2.3 建筑细节

宽窄巷子属合院式建筑。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这里墙上古人留下的拴马石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住着大户人家。这里有不同的大门装饰,告诉人们过去这里住户的门第区别。破陋的断墙昭示着宽窄巷子悠悠的历史。

3 街区肌理与建筑细节的自然生成法则

探讨街区肌理的生成机制,不能孤立地思考,要了解古街自己的“空间文脉”:改造原则上突出老巷子特色,渲染历史文化氛围,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保持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以及另两条路的鱼贯并行之状。院与院之间要形成幽径。

街区尺度,建筑高度:保持传统人性化空间尺度。

沿街建筑:应充分考虑空间序列对景模式。

东西两广场节点:注重营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的,休闲文化广场,以增加传统街区的识别性、趣味性和吸引度,提高街区环境质量。

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应该是一种以未来导向的,能够反映成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可行性的持续性发展策略。在进行规划改造时要秉承着一种协调现存街区设施,经济合理的混合利用各种资源,重构和升级街区结构并避免新建筑对肌理的冲击和破坏,整合各方面需求的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改造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大致可概括为:步行化空间,室内商业广场,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开放空间的营造,办公区的发展,制造特殊活动如博览会、贸经会、民艺作坊等,改善交通条件。

对于历史街巷中的新建筑的建造必须尊重和协调现有建筑,确保存在状态的区域特色,抑或迁移与破坏。通过合理评估和判断文化建筑是搬迁还是拆除,迁移过程中还得注意对建筑周边环境的整体性重塑,还要注重地域特征和景观,此二因素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是最容易转变的,在更新中要保留并揭示历史特色和文化代码。在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维护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要对地方传统的民俗、艺术、生活方式等软文化内涵和外延作创造性的再造和吸收,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与整合成新的街区风貌文化。

4 宽窄巷子改造的反思

宽窄巷子毗邻成都市中心地带,是人们汇聚之地,近中心经济政治的腹地往往面I临商贸等第三产业向这个地区集中。但是由于土地利用的保护要求,一定会提出对这个地区以及其周围环境的种种建设限制。这样就会降低土地收益,对开发不利。久而久之,古街更加破陋。

街区的更新改造与文化复兴,不仅是对城市功能、肌理和结构状态的重构,还改善了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与凝聚力。在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冲击下,城市传统街区与文化必然受到振荡,而且缘于国家政策和地方利益等历史问题,中心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增长,地域文化景观处于一种危机状态。如果只看到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而对其丰富、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知之甚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只重开发,不重保护。以致破坏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事件屡屡发生。

在进行历史街区的调协规划过程中,要重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更重要是对改造对象的前期论证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这是现阶段历史街区改造中缺失的环节。地域环境的基础信息尤其是文化底蕴往往被摒弃或分解成若干片段,在中心区历史地段保护的文化景观不是简单的修复和外迁居民,而是要通过重点文化景观的恢复倡导一种文化旅游和恢复社会生活结构的遗产景观,激发居民的本地文化自豪感以维持并发展地域文化风情,引导居民区的有机更新。我认、为,宽窄巷子改造所缺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了和谐的社会生活结构,虽然这次改造最大化的实现了传统和现代商业经济的共赢,但就宏观方面来说,改造赋予了某种历史程度的另类宽窄巷子。

5 后记

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文化保护和发展对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成效是显著的,主要有四大效益:改善了物质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刺激了经济建设与发展,提高了就业;激发了市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和自觉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强化了城市个性特征,有利于城市形象和魅力塑造。历史是发展的,文化则是累积的。我们作为社会中微乎其微的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更新,深感责任艰巨。

上一篇:剧场――机器――空间体验 下一篇:浅析公路工程环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