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对策

时间:2022-10-26 05:32:22

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对策

摘要: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新的突破,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一线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切实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 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高中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地探索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悄然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学思路,虽然冠名以新课改,但是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一味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自然教学质量并没有较大改观。因此,及时地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实现教学突破的当务之急。

一、通过教师的“教”积极带动学生的“学”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虽然不能将教师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面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性和热情引领学生,从而带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高质量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使得课堂时间实现最大优化,并保证师生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打牢基础水平,精选高标准教材,用心备好课

实施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全力以赴地思考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措施,并要积极地实施并不断改进。在提高高中语文质量的教学前提下,必须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精心为学生挑选高标准的教材,使教材能够符合教学要求又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在选择适当的教材之前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同时还要就具备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师高屋建瓴地组织和编辑教材。此外,备好课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集体的智慧,因而要加强集体备课,改变独自专攻,缺乏交流的现象,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因此学校也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条件乃至监督措施,进而保证备课的高质量。

三、创新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上好每堂课

教师讲解、学生听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高中语文教学快速改革的步伐。因而教师要想在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创新教学的情境,使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增添课堂游戏,促使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度,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时也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课堂之前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提问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的动力。此外,师生之间的平等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加深师生情谊,营造出和谐课堂氛围。只要学生参与了学习,语文课堂拥有活跃的氛围,那么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总起来说,教师要努力地思考和钻研课堂教学,实现属于每位学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精心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四、以学生为本,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高中语文课程的创新改革就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悟以学生为本的内涵,将文化的精髓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最强化。因而,高中教师要全面真正地实现教学反思,将对语文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语文教学的根本,保证创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放弃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堂。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地反思,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进一步的实践才能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感性,然而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思之后理性回归,才能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之处,因此将感性与理性结合,重新认识高中语文教学,客观地面对语文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任。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是目前工作的重心。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和思考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寻求教学模式与学生特点的最佳平衡点,切实抓好课前的备课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实施新的教学思路和课堂组织形式,结合高中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将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的质量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高质量但又不失活泼、生动的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l] 陈玉秋.效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2]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 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本月关注 第5期 下一篇:家庭、社会对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