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金“长大”了

时间:2022-10-26 05:04:57

小五金“长大”了

61岁的张先福是大足县龙水镇四方村农民。今年春节刚过,他就赶到镇里上班去了。

张先福在龙水镇五金行业打工多年。别看他这么大的年纪,又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经常跳槽炒老板的鱿鱼。

“龙水,满街都是五金制造企业,我这个熟练工,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工资福利太低,劳动时间太长,我就要炒老板的鱿鱼。”张先福乐呵呵地说,“在自己的镇上打工,既熟悉情况,又感到亲切,比到外地打工强。”

“以前,脸朝黄土背朝天种3亩地,那点收入只够吃饭,要是家里有人生疮害病,就只好干瞪眼了。”迫于生计,平桥村农民万朝华夫妻俩来到镇上打工,妻子在酒店当服务员,他在一家五金企业上班。现在,两口子白天在镇里上班,晚上回村里居住,每月打工收入近2000元。万朝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等有了钱后,就在镇上买套新房子!”

小五金为龙水镇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在龙水镇,有5万多名农民成了“上班族”,其中有3.5万名农民把家安到了集镇上。

小小五金产业,改变了龙水镇,也改变了龙水人。

龙水小五金起源于晚唐,距今1100余年。“万家灯火万家明,镇乡广产小五金,亦工亦农亦商贸,一业带动百业兴。”“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西南有龙水小五金。”这些反映龙水五金辉煌时代的民谣,已经在大足县流传很多年了。

在龙水镇,兰国恩是一位知名人物。

他的知名,来源于他20年前创业时,以8万元起家,只有5名工人。现在,他的企业做大了,年产值近3000万元,有员工168人。“过去,搞五金生产是为了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小打小闹’。今天,搞铸造五金是为了这份事业。”兰国恩说。

1996年,兰国恩注册成立了精密公司,用全新的理念和管理模式,立足长远规划,大胆从瑞士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人才,使企业得以迅猛发展。今年,兰国恩被授予“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由家庭式作坊生产转向发展现代化企业,是龙水镇五金产业上档升级的一个缩影。在不到10年时间里,龙水镇五金企业及个体户由原来的4200多户增加到10000多户,品种规格型号由原来的700多种增加到2600多种,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8户,年产值达5亿多元。

10多年前,广东阳江、浙江义乌等地的人纷纷来到龙水,他们取走了“真经”。1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将产品中转到了龙水,然后通过龙水的五金专业市场,销往全国。

传统龙水五金优势,已不复存在。摆在龙水人面前的,是残酷的市场竞争。

今年60岁的陈德明,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端着小五金这只“金饭碗”。然而,让他尝到苦头的是,临近退休时,企业了。1998年,50多岁的他下岗后面临着着生存危机。

“上有80多岁的老父母,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怎么办?”陈德明对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没有特色,就没优势。陈德明认为,龙水五金历史悠久,大足石刻又刚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何不把大足石刻与龙水五金融为一体,设计、制造自己的品牌刀具呢?

姜还是老的辣。经过努力,陈德明终于将自己的五金产品制造出来了,取名“民贵”刀具,意思要“以人民为贵”,以质量求生存,对消费者负责。

“民贵”刀具一上市,就受到了游客喜爱,而今已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现在,他正在全方位筹措资金,扩大再生产。

创造五金名牌,已经成为当今龙水人的共识。

近年来,大足县大力实施“振兴五金工程”,从加大政策扶持、构建龙水五金大市场、营造良好宽松投资环境等入手,先后对“金忠”、“永红”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五金企业,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掀起了一场五金产业革命。

“目前,我们正在筹备成立龙水五金刀具协会。”“金忠”负责人金剑说,“要把龙水的五金生产厂家联合起来,从采购国家正规钢材的原材料开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实行层层质量控制,以保证五金刀具的质量。”

一个个五金“龙头”企业,带动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发展。龙水镇现已建成西部最大五金专业市场、全国最大废金属市场和最大锶盐生产加工基地。去年,龙水“中国西部金属交易城”竣工后,生意异常火爆,今年又开工建设了二期工程。据了解,仅龙水五金的销售,就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相应的原材料供应、配件配套、服务业等等,已经在龙水形成了庞大的市场体系。

幸光村农民周成碧,人称“周媒婆”,因为她善于给年轻人撮合,让不知多少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做媒,只是周成碧的“业余爱好”,她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到镇上成为专职“媒婆”。

1996年,龙水集镇建成区面积虽然已达到3.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也有3万人,但日益“长大”的小五金,使龙水集镇“人满为患”。

1997年,龙水镇开始新城扩张,周成碧所承包的2亩多土地被征用。周成碧“失业”了。

失去土地后,周成碧到镇上的工厂、商店打工,后来自己开了商店。不过,她很快就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

“进镇的未婚青年越来越多,给他们撮合撮合,收点介绍费,轻轻松松就赚钱。”周成碧瞄准了这个潜在的“大市场”。

机不可失。1999年,龙水镇第一个婚介所开张了。当年,周成碧就成功撮合了60对姻缘。几年下来,周成碧在婚介道路上越干越有劲。

五金产业的发展,壮大了龙水镇经济实力,促进了城镇繁荣。去年,龙水镇财政收入达到了7000多万元,城区人口增加到6万多人,城区面积扩大到6.25平方公里。

“昨天还是农民,今天就成为了城里人。”龙水镇负责人说。近年来,龙水镇几乎每天都有四五家五金工厂投产、商店开业,每天都有10多名农民变成名副其实的城里人。龙水镇人口已达到1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61%。

目前,龙水镇还有近4万名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按照前不久市政府通过的规划,10年后,龙水镇五金工业产值要达到50亿元,使龙水成为中国西部五金铸造生产基地、五金产业集散地。“到那时,龙水镇将不再有一个农民。”龙水镇负责人说。

再过一段时间,张先福就不会像过去那样跳槽了。因为,他那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要到镇上自己当老板。年前,张先福拿出准备在镇上买房的10万元钱给儿子,支持儿子建设一个金属表面处理企业。“这个企业搞起来后,肯定要赚大钱。等厂子建好了,我就去给儿子打工。工资嘛,就不用说了。”张先福充满了自信。

上一篇:种豆得“金” 下一篇:重庆“工业反哺农业”的七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