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言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定

时间:2022-10-26 04:19:40

浅议语言教学中学习目标的设定

摘要: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和语言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中语言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设定会不尽相同。教学目标也分总体目标和教学目的。本文论述了不同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关键词: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35-02

不同的课程设计的思想体系会导致在语言教师的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会有所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的出发点。

1 五种影响课程目标设计的思想体系

1.1学术理性主义

教学目标的阐述要强调学科的内在价值以及在学习者智力, 价值观,和理性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的作用是提供给学生能够接触到主要文化传统和所学学科的内在价值。 学习过程本身是学习者通过环境,情感的认知方面的影响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技能、塑造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习内容往往被认为是课程的基础,比如语言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言课程中会包含文学或英美文化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语言不能脱离内容而存在, 而这些内容会对学生的智力(如记忆力、分析归纳能力、重组知识能力)、人文价值观和理性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文化与智慧从一代人传承到下一代人要靠教育来完成,因此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更强调在语言教学中文化传授的重要。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主要的培养目的。

1.2关注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语言的本身需求和社会对语言教学的需求,还包括语言课程对学习者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是建立在社会所有成员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尤其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 中国更需和国际社会接轨,而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英语是很重要的学习知识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工具。语言教学不能孤立于社会经济利益而存在,追求社会经济利益是学习语言的正当理由。学习语言是为了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因此这种理念下的语言教学更加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和功能性的语言技能。

1.3以学习者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强调在教学中学习者的重要地位。语言教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习者尤为重要。以学习者为语言学习的中心体现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个人的需求、个体生活的经验和经历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同时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自我意识、反思、批判性思维和学习者学习策略等。因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经验学习和自主学习,强调让学习者在自作的体验中学习语言。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习者创造性的自我学习和整个社会的需求。这种语言教学更加强调学习语言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的学习风格的不同之处。

1.4社会重建主义

社会重建主义强调在解决社会不公正和社会不平等中教育和教学以及学校所起的作用。学校和社会一样不能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因此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建立的阐述不是中立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不平等并能正确对待,要帮助学生能够参与到探索和重建知识的过程, 以便改变自己的生活,参与到社会的重新构建之中。

1.5文化多元主义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有着多种民族和多种文化的多元化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准备好进入这个有着多元文化的社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因此语言传授脱离不了文化教学。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文化多元主义概念下的语言课程设计教学目标的确立认为语言教学中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种族主义,提升民族自尊心,在语言学习中弘扬中华伟大文化的同时学会欣赏不同文化和不同的。

基于以上不同的价值观和教学理念,语言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将不近相同。

2 课程设计中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和阐述

在课程设计的讨论中,语言教师常常会混淆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目标,其实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教学总体目标通常指这个课程在课程结束之后会给学习者带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教学总体目标通常来自于对学习者和社会需求的分析。总体目标通常包括:清晰的定义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为语言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中提供指导性意见、是教材编写者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描述在课程结束后所能达到的可观察到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可观察到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意识上的具体变化。如可以观察到的学生所学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有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这些可观察到的东西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和依据。语言课堂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教师具体的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和教学总体目标相一致, 它是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精确, 清晰并且要具有可行性。(2)语言课堂上除了语言教学目标, 还有非语言教学目标和过程目标。非语言类教学目标通常和学习者的生活相关、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需求相关。(3)教学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在课程目标设定之后。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语言教学成功的基础, 很多教育专家把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喻为旅行, 在此次旅行中教学总体目标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地,而教学目标就是我们途经的一些风景名胜。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来阐述具体的教学目标,都不能偏离我们的航线。

3 语言教学目标设定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改革已经历经十年的变迁,诚然基础教育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某种程度上转变了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给职前教师的教育带来了课程和培养方式的变化。本文从基础教育课改出发讨论中国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现状,旨在能够给英语教师教育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与启迪。

4 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语言教育的历史在中国有近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的语言教育都围绕着使用什么样合适的语言教学方法。关于教学法的争论有如下三个特征:

(1)由于受西方语言研究的影响,中国的语言教师试图在他们的教学中倡导一种教学方法,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优于另外一种。比如上个实际七十年代,国际上流行行为主义认识论基础上产生的听说教学法,还有随后出想的交际教学法都在中国流行了一段时间,现在基础教育课改框架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2)倡导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往往是在实验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很多语言教师和专家都声称在多次实践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很成功很有效。(3)语言教学越来越强调语言教学环境的重要。有些语言教师认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使用西方倡导的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吻合。因此成功的几率较小。

5 学习者和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研究

学习者研究在西方起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多年的研究都注重研究第一语言的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学习者策略、学习风格。这种研究趋势也影响了中国语言教学研究领域。

受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很多中国的研究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语言学习者。这些研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现在的基础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研究学习策略起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很多语言学习者不能准确说出语法规则, 但却能说出正确的句子,而有些学习者虽然熟知很多语法规则但却不能使用英语自如的表达。因此产生了获得和习得语言的差别。

对语言习得的研究在中国同样遇到了学习者缺乏语言环境的问题。虽然语言教学条件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是语言教师仍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

6 语言教学改革的阻碍

语言教学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传统上,人们认为研究学者和语言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是扮演不同角色的。研究学者是做研究而教师是付诸于实践。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教师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学的改革势必发生冲突。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遇到的首先是来自教师的反对, 他们会反映教材杂乱无章,教学方法无从下手。新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导致教学改革无法进行, 大部分的中学英语教师用语法翻译法来教一套观测着建构主义认识观的全新教材。因此教学改革矛盾丛丛。

7 语言教学改革的方向

7.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在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发挥主体作用,那么教学将肯定无法正常进行。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是导师但不是主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

7.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重视能力培养,设计教法。教学方法,既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也要根据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而定。实践证明: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就会给教学方法的创新开辟广阔的天地。先进的教学方法很多,作为成功的语言教师要能够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教学环境的方法,但也不能固定的使用某种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与去众家之长补己之短。传统的英语课只是讲讲练练,“讲”指导“练”、“练”验证“讲”这种方法虽然收效较快,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由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模仿教师,思维没有充分地积极活动,学习积极性没能很好调动,受到束缚,学习处于被动地位。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旨在在教事充分帮助搭建脚手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学到语言知识和得到语言技能。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学生探求未知,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得到如何学习最有效地方法,为他们将来继续学习,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7.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以兴趣为基点,设计教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生动讲课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上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各种信息通过语言学习与训练自然而然地供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中国与外国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引起学生的好奇;还可以适当做一些英语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幻灯、挂图、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直观教学的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以增强语言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4正确评价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也需要教师的评价,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引人注意的愿望。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便会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

中国语言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Oxford:Heinemann.1995.

[2]Rowntree, D.Making material-based learning work. London: KoganPage.1997.

上一篇:创新型高校英语教师的学生观 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