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6 03:35:22

南岸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 针对本区内20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结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社区管理,全部患者病情状况稳定,没有复发,没有肇事肇祸现象,没有发生自杀现象。结论 重视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是保障社会秩序稳定,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3-02

重性精神疾病就是具有严重思维障碍、幻觉、行为紊乱以及妄想等临床表现的精神病症状,并且患者社会行为、生活能力受到严重损伤的一种精神疾病。具体包括分裂情感、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导致精神障碍[1]。重性精神病的社区管理指以社区为单位,将社区中重性精神病作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卫生环境、家庭生活、合理用药、社会人际关系以及遵医行为等有关因素实施干预性管理,及时预见复发的征兆,处理不了时,立即转往专业机构,对降低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200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例,制定合理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市南岸区内2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例,其中女性患者92例,男性患者108例。年龄均在33-65岁之间,平均年龄(47.13±4.06)岁。其中,194例患者知情并同意免费服药。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精神状况检查、体检、既往病史以及辅助检查等措施予以确诊。纳入管理前、后的情况,见表1、表2。

1.2 方法

1.2.1 建立档案管理 对本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上门调查、登记等服务,并上报区精防机构。根据患者家属提供有关疾病的诊疗信息,或是经精神科专业医师予以检查确诊以后,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1.2.2 干预方法 ①药物治疗。对于建档患者加以健康体检,具体包括:血压体重、体格检查、血糖、血常规、心电图以及转氨酶。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理化检查以及身体状况的结果选择不同类型的抗精神病的药物。药物治疗应以安全、适量、早期、有效、全程以及个体化为原则。三个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半年复查一次心电图、肝功能、生化全套,一年实施一次常规体检(血压、身高、体重等)。根据各项检查结果选择适宜药物。②用药指导。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很差,公开吐药、丢药。掌握了解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使用原则,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常识的认知,是促进有效用药的重要手段。指导其家属监督患者服药下肚30分钟后再行离开。不能擅自停药或者减药,经医师根据病情确定调整药物[2]。

1.2.3 康复护理 重性精神病患者自身社会康复能力很差,不好动,生性懒散。指导其家属尽量鼓励患者积极采取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渐进。首先教会患者如何整理个人卫生及集体卫生,并且根据患者的特长及兴趣爱好,让患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及健身运动,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学会自我调节解脱,展现自我能力。

1.2.4 危机干预 各种类型精神病的自杀倾向很高,是在全民中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消除人们对精神病存在的歧视,重视和早期识别精神病,加以危险评估,并对处于急性情绪或应急事件改变中的患者,提供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对于有过自杀倾向或行为的患者加以追踪服务。

1.2.5 公安、残联、民政等多部门共同协作的机制研究 ①做好排查工作。公安、残联、卫生等多部门紧密配合,尽量做到情况明、底数清。②做好随访管理服务。认真贯彻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措施,根据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的原则。重点抓好病情不稳定患者的调查访查工作,监督患者按时服药,防治精神病患者意外的发生。③加强救治救助工作。采取多方面解决患者治疗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确保患者获得有效救治。民政部门应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患者,提供低保缴纳医疗费用的条件。残联协助办理残疾人症。④加强信息互通及共享。公安、民政以及残联等多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并定期把患者管理的情况予以上报。⑤加强监督指导工作。将患者救助救治与服务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综合治理工作内容,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即监督工作,细化工作措施,保证服务工作与康复治疗工作的贯彻落实。

2 结 果

2.1 疗效评估 通过一年的社区管理,全部患者病情状况较为稳定,没有复发,没有肇事肇祸现象,没有发生自杀现象。

2.2 效益评估 ①社会效益:南岸区内200例患者在社区管理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毁物、冲动、自杀倾向、影响交通,给本区治安及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患者在纳入管理以后,不但得到了良好的合理治疗,并且还为社会治安公共秩序的稳定及建设,和谐团结社区做出了重要贡献。②经济效益:重性精神病患者在经过社区管理以后,病情状况更为稳定,降低了复发率,减少了住院治疗的次数,避免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

3 讨 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会由于社会歧视而失去机会,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3]。本组研究通过社区管理,针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实行定期随访、控制病情、免费服药等措施,为患者回归社会给予重要基础。并且增强社会全民宣传及健康教育,增强精神卫生的认知和理解,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的康复环境,以便精神病患者的尽早康复及精神疾病的防治。因此,重视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是保障社会秩序稳定,降低特发事件发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 曾念彬,林中,陈颖儿.精神卫生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精神卫生进社区[J].中国全科医学,2010,10(3):177-179.

[2] 潘晓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3):23-24.

[3] 翟长平,吴延海,邓家佩.农村重性精神疾病的社区管理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12A):2178-2179.

上一篇:在临床检验质量体系中危急值的重要性研究 下一篇:CT诊断对于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探析